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小小開箱 part2~R50+Partner+T26C+夜射圖

小小開箱 part2~R50+Partner+T26C+夜射圖

本帖最後由 yy3070330703 於 2016-8-24 20:58 編輯

接續part1~

這次是part2!!

前言就不多廢話了~直接進入正題~

------------------------------------------------------------------------------------------------------------------
先來簡單介紹Olight R50這把

IPX8防水,防摔1M,電源是吃一顆26650鋰電,原廠有附一顆帶保板4500mah的喔~可用常見智慧型手機的micro USB做充電!!

跟S2A一樣的藍色PVD不鏽鋼按鈕壓環和頭部壓環,如果不要藍色PVD壓環的話還有另一款銀色不鏽鋼壓環的版本喔~總共兩款可選!(個人覺得藍色PVD壓環的品質比S2A好一些)

光強22000cd,射程297M,官方宣傳照也直接表明是偏向大泛光的筒
R50續航.jpg

燈珠是用XHP50,冷白光,使用微凹鍍膜玻璃鏡片(看不太出來),側按,按鍵(紅色燈)帶低壓警示和鎖鍵提示,鎖定狀態下紅燈不會閃爍或點亮,只有按下側按時才會亮起紅色燈3秒以提示為鎖定狀態,橘皮反光杯,最高亮度是2500lm,極亮開兩分鐘就會降到從2500lm降到800lm,1200lm高亮檔也是開12分鐘後會降到800lm,說明書有載明測試是在室溫25℃的實驗室環境下測得數據,線性溫控最大可能降至初始亮度的35%,我有測試確認非計時降檔,官方是寫外殼最高控制在55℃,我實測大約在51~52℃左右,一體式筒身,只有尾蓋可轉開,導熱滿迅速的!一般距離目測光斑沒黑心,只有貼牆近距離大約10cm內才會出現

自己畫的UI圖(比S2A的簡單多了 )
R50流程圖.jpg
(沒畫進去的)極亮檔及閃爍檔關機是不會記憶的
高亮檔也是關機後只記憶10分鐘,10分鐘後開啓會直接到中亮檔


外盒
DSC_0117(2).jpg

背面
DSC_0119(2).jpg

開盒啦~
DSC_0120.JPG
至於那翹起來的紙請無視,第一次開盒時還在研究繩子是要往哪邊拉,兩秒後果斷往上拉(現在回想根本腦殘 )
整條繩子就被我「拉」起來了.....

繩子被我扯起來的這盒裡面是配件
(110V插頭*1、USB變壓器*1、USB充電線、手繩*1、說明書*1)
DSC_0122.JPG

DSC_0130.JPG

說明書
DSC_0160(2).jpg

電筒正面
DSC_0166.JPG

DSC_0431(2).jpg

DSC_0436.JPG

背面
DSC_0164.JPG

DSC_0433(2).jpg

驗明XHP50本體和漂亮的藍色PVD壓環燈頭
DSC_0173(2).jpg

鍍膜的玻璃(看顏色是紫膜?)
DSC_0634(2).jpg

側按的提示燈
DSC_0169.JPG

尾蓋
DSC_0170(2).jpg

尾蓋內部&原廠電池充電接點
DSC_0419.JPG

尾蓋外部的microUSB接頭和防水塞
DSC_0425.JPG

綁完手繩才想到要拍的手繩孔
DSC_0427.JPG

DSC_0429.JPG

附的O家26650 4500mah保版電池
DSC_0548.JPG

特殊的負極(外面那一圈是正極喔~)
DSC_0555(2).jpg

電池跟筒比高度
DSC_0553(2).jpg

簡易分解圖
DSC_0557.JPG

USB電壓器正面,大大的Olight標誌
DSC_0131.JPG

側邊的AC輸入端,標準8字接頭
DSC_0133.JPG

標準USB接頭+變壓器資訊,輸入可吃AC100V~240V,最大可輸出DC5V 2.1A,可是電筒充電電流只吃1A而已
DSC_0135.JPG

插上附贈的110V接頭
DSC_0137.JPG

接頭是有卡損卡住的喔~
DSC_0138.JPG

要按下按鈕才能拔開接頭
DSC_0141.JPG

也可接長的供電線(有點像筆電變壓器)
DSC_0143.JPG

有亮藍燈代表變壓器正常運作囉~
DSC_0151.JPG

充電中是亮紅色的
DSC_0283(2).jpg

充飽時是亮綠色燈
DSC_0013.JPG

因為無聊轉轉燈頭意外發現的,裡面的防水O圈也是藍的~(查了下才知道是會螢光的)
DSC_0439.JPG

DSC_0638(2).jpg

DSC_0644.JPG

正面藍色PVD壓環
DSC_0446.JPG

讓我驚艷的是這個!藍色PVD壓環背面超漂亮的耶!!!!!雖然大概是廠家無意間鍍上去的吧~
DSC_0444.JPG
至於怕玻璃內會入塵,所以就沒拆更深入了...

浸水測試+水中極亮測試
DSC_0287.JPG

意外覺得水中的R50滿正點的,所以又多拍了一張~
DSC_0290.JPG

我原本很擔心的尾蓋防水塞,看來是完全不用擔心水跑進去
DSC_0296(2).jpg

DSC_0299.JPG
水完全沒跑進USB透明塑膠接頭處,頂多只有外面黑色金屬尾蓋的地方有水而已!!

此外其他部份的防水也都沒問題~完全沒有水珠滲入!!

-------------------------------------------------------------------------------------------------------------
續航測試

均是用USB充電頭充飽亮綠燈後才做續航測試,電筒自動低壓斷電則為測試結束

浸水測試部分

2500lm極亮檔(第一次)
點亮至48min時側按紅色燈開始閃爍,提示電量不足,並且降到300lm檔
點亮至1hr5min時,側按紅色燈保持長亮,提示電量即將耗盡
點亮至1hr6min時,電筒自動斷電,按下側按後僅紅色燈亮起,並且無法再啟動主燈

2500lm極亮檔(第二次)
點亮至49min時側按紅色燈開始閃爍,提示電量不足,並且降到300lm檔
點亮至1hr7min時,側按紅色燈保持長亮,提示電量即將耗盡
點亮至1hr9min時,電筒自動斷電,按下側按後僅紅色燈亮起,並且無法再啟動主燈

1200lm高亮檔
點亮至1hr34min時側按紅色燈開始閃爍,提示電量不足,並且降到300lm檔
點亮至1hr47min時,側按紅色燈保持長亮,提示電量即將耗盡
點亮至1hr49min時,電筒自動斷電,按下側按後僅紅色燈亮起,並且無法再啟動主燈
此時電池電壓為2.815v

++++++++++++++++++++++++++++++++++++++++++++++++++++++++

室內無風狀態下續航測試

2500lm極亮檔(室溫30℃)
點亮至2hr33min時側按紅色燈開始閃爍,提示電量不足
點亮至2hr39min時,側按紅色燈保持長亮,提示電量即將耗盡
點亮至2hr40min時,電筒自動斷電,按下側按後僅紅色燈亮起,並且無法再啟動主燈
此時電池電壓為2.81V
筒身測得的溫度
空氣-極亮數據(2).jpg


1200lm極亮檔(室溫29.5℃)
點亮至2hr30min時側按紅色燈開始閃爍,提示電量不足
點亮至2hr36min時,側按紅色燈保持長亮,提示電量即將耗盡
點亮至2hr38min時,電筒自動斷電,按下側按後僅紅色燈亮起,並且無法再啟動主燈
此時電池電壓為2.784V
筒身測得的溫度
空氣-高亮數數據(2).jpg


附帶充電時間測試,電筒是剛做完續航測試、使用到自動斷電且無法再開啟的程度,插上原廠充電器直至紅燈跳成充電完成的綠燈,總充電共費時間6hr10min

---------------------------------------------------------------------------------------------------------------
結論

原本啊~在看到雪大開箱時還以為R50體積是直逼K40M那種的,不然XHP50的發熱量怎麼頂的住??,沒想到拿到手時卻是逼近小筒極限的體積(感覺不太算是中筒)真的是讓我有點驚訝!!

散熱也還算不錯,在做各種續航測試裡,雖有時握到側按部分會燙到摸不住,但是手握的地方沒半次是讓我握不住的,頂多就是有點熱的程度而已!!亮度和續航方面的表現讓我挺滿意的~,而且這把在各處細節都有做得不錯,是一把以後會讓我想推薦給別人的筒

缺點的話....我想就只有尾蓋那橡膠防水蓋,總感覺用個一兩年後可能會有斷掉的疑慮,還有包裝和配件都已經附的這麼齊全了,就是少了個攜行電筒套,這種逼近小筒極限的體積,放口帶又會太大,放背包又感覺太小會撞來撞去,還是要放電筒套會較適合,還有原廠附的26650電池因為負極有些特殊,僅適合用電筒本身的USB來充電,我的Nitecore D2和 Soshine H4裝上26650後光用目視就能看到正負極會短路或充電器負極接點只能碰到電池尾正極那圈!所以應該是沒法用一般充電器充電!

至於有前輩可能會想,為啥要測在水中的續行呢??畢竟水中那種散熱環境在平時幾乎不會遇到!!
其實我原本也沒想要測這項,是突然想起今年初我跟同學夜衝合歡山看日出時,零下四度的環境,我身上所有大、中、小筒全都開到極亮,但就是沒半把能讓我用來暖手(我想應該只有TN36或M43那種核彈級的才能),所以我想這種環境條件應該就跟浸水很相似了~故才多測這一項!!畢竟我是個很喜歡往高山上跑的人~
13

評分次數

十幾年前在阿里山上所見  劃破漆黑森林的那道光
現今我依然在追尋著



----------------------------------
電筒王手機:0981190347
電筒王官方LINE@帳號: @wii.tw

手機直接加入官方line@帳號:@wii.tw -->  手機用戶請直接點我

本帖最後由 yy3070330703 於 2016-8-30 18:47 編輯

再來是我最摸不透的Armytek partner c2 pro warm XHP35

因為到現在,官方正式的數據還是全無(c4 pro XHP35官方倒是上架了,不過pdf還是上一版的),所以簡單介紹就只介紹幾項應該是不會變的數據......


防水防塵等級是IP68,防水防摔均為10M,使用TIR透鏡,燈珠為XHP35,全檔位均為恆流,電池可用18650*1、18350*2、R123*2、CR123A*2,輸入電壓容許2.7~9V,側按+尾按,側按有帶多色LED指示燈,有低電壓警示,有高溫警示,沒尾磁,總共有五個檔位+閃爍檔*2,(其中極亮檔有分T1 & T2(第六檔)需設定)

盒子
DSC_0086.JPG

內容物(電筒*1、手繩*1、替換膠帽*1、替換O圈*2、電筒套*1、說明書*1、背夾*1)
DSC_0087.JPG
背夾和手繩已經裝上去是因為才入手幾個小時就立馬組裝出操陪我夜排漫博~

說明書(居然還是XM-L2燈珠版本的,官方到底是有多懶了印說明書... )
DSC_0089(2).jpg

正面照
DSC_0092.JPG

側面照
DSC_0094.JPG

還有這個我超喜歡的背夾~
DSC_0096.JPG

尾按
DSC_0101.JPG

燈頭
DSC_0102.JPG

依舊漂亮的月光檔~
DSC_0110.JPG

套上電筒套
DSC_0179.JPG

---------------------------------------------------------------------------------------------------------
接下來就開始進行外型小比較~比較對象是Prime c2 pro warm XP-L

滿好認的是因為Prime是金色版的,所以只要看到有金色的就是Prime,銀色的則是Partner

比高度(左Prime右Partner)
DSC_0451.JPG

燈頭(左Partner右Prime)
DSC_0453(2).jpg

側按(左Partner右Prime)
DSC_0464.JPG

側面照(上Prime下Partner)
DSC_0458.JPG

尾按(Prime本身就是沒尾按的喔~)
DSC_0484(2).jpg

尾蓋(左Partner右Prime)
DSC_0449(2).jpg

背夾(上Partner下Prime)
DSC_0466.JPG

兩把綁手繩的方式也不一樣(上Partner下Prime)
DSC_0468.JPG

Prime
DSC_0471.JPG

Partner
DSC_0475.JPG

至於我非常喜歡的Partner背夾,雖外型是很喜歡沒錯,不過固定電筒的效果反倒沒Prime好,我想跟背夾可夾持的長度和重心位置也有些關係

這是Prime的背夾長度
DSC_0480.JPG

這是Partner的背夾長度
DSC_0482.JPG

兩把的燈珠近照
Partner(XHP35)
DSC_0498.JPG

Prime(XP-L)
DSC_0505.JPG

兩把的電路
Partner
DSC_0540.JPG

Prime
DSC_0535.JPG

兩把簡單分解照
Partner(其實我有點不懂,明明前端是用端面導電,為何螺紋沒上硬氧?印象上硬氧後螺紋會比較耐操!?)
DSC_0538.JPG

Prime
DSC_0534.JPG


簡易光斑圖(左Prime右Partner)
(兩把筒均為切到m3檔)
DSC_0262.JPG

DSC_0263.JPG

DSC_0261.JPG

+++++++++++++++++++++++++++++++++++++++++++++++++++++++++++

在最一開始國外開賣的網站上最高流明還標2000lm,OTF標1050lm,在跟波大和twxads前輩提及後一致認為這數據很有問題

這是twxads前輩昨天分享給我的官方資料,但我們也覺得這個滿有問題的.....

檔位實際電流
      xhp35
t2    3.0A           1h
t1    2.5A           2.8h
m3   0.85A         8h
m2   0.33A         22h
m1   0.18A         100h
f      低於10mA    85d

t1/t2 切換是OFF半按15下後點亮
閃一下為t1  二為t2,亮度視覺上差距不大



我實測有分兩部分

(不能不提armytek的低壓警示真的很簡單,全程恆流長亮直到閃兩下代表沒電了,接著就一路降檔降到月光檔,接著就開始月光檔那不知道要測幾天的超強續航~)

~~~~~~~~~~~~~~~~~~~~~~~~~~~~~~~~~~~~~~~~~~~~~~~~~~

在剛入手不清楚出場預設的極亮檔是T1還是T2情況下

浸水測試

使用開箱文中新購入的兩顆凸頭 松下3400mah 18650

極亮檔(第一次)
點亮至50m50s時,出現連閃兩下的低壓警示,並且開始降檔
此時電池電壓為3.337V

極亮檔(第二次)
點亮至49m12s時,出現連閃兩下的低壓警示,並且開始降檔
此時電池電壓為3.329V
~~~~~~~~~~~~~~~~~~~~~~~~~~~~~~~~~~~~~~~~~~~~~~~

twxads前輩告知可切換T1 & T2後做的測試

浸水測試

使用開箱文中新購入的兩顆凸頭 松下3400mah 18650

極亮檔確定切到T1
點亮至49m17s時,出現連閃兩下的低壓警示,並且開始降檔


極亮檔確定切到T2
點亮至47m40s時,出現連閃兩下的低壓警示,並且開始降檔

***********************************************************
因為覺得兩檔根本沒什麼差超詭異的,故重新測一次

浸水測試

使用兩顆以前跟波大購入的 平頭松下3400mah 18650,因充飽電後有放置一個半月,固電量較少一些

極亮檔確定切到T1
點亮至45m48s時,出現連閃兩下的低壓警示,並且開始降檔
此時電池電壓為3.27V


極亮檔確定切到T2
點亮至45m16s時,出現連閃兩下的低壓警示,並且開始降檔
此時電池電壓為3.26V

~~~~~~~~~~~~~~~~~~~~~~~~~~~~~~~~~~~~~~~~~~~~~~~~~~~
m3 檔(高亮檔)與T1及T2切換無關聯,故只測一次

此外因m3檔全程點亮外殼均不會超過50℃,不會觸動降檔的機制,故無需浸水散熱,僅在30.5℃無風室內測試

點亮至4hr3m時,出現連閃兩下的低壓警示,並且開始降檔
此時電池電壓為3.19V

------------------------------------------------------------------------------------------------------------------------
結論:

其實我入這把partner c2 pro 沒什麼特別的動機,僅是因為明年環島時只想帶幾把穩定度高且能信任的筒才挑這把,漂亮的抱夾也只是部分動機而已!!

而且我原來的筒prime c2 pro是定位在一般使用??(筒身上是標「Brightest for city」)
而Partner c2 pro則定位在戰術用,感覺穩定度上應該會較高(筒身上標「Tactical & Compact」)

閒話就先不講了,來講講這把筒吧~

先來說說測出來的T1和T2續航數據根本就沒什麼差,雖然我跟twxads前輩一樣覺得個極亮檔目視亮度都覺得差不多,但就麻煩在亮度這東西要用較專業的器具才能測出來,所以亮度數據只能等官方公佈正式資料,不過為啥要有這沒什麼差異的兩個極亮檔....就不清楚了

起碼是用新一代的燈珠,亮度、光強、續航、射程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是一定的,光是跟Prime的簡單光斑比較應該就能看出明顯差異了!!(會用Prime來做比較是因為就數據上來看,同一代的Prime和Partner的亮度、光強是一樣的)
實際上在拍夜射圖時也是明顯就能看出Partner照的較亮也較遠呢~大概同是warm版的關係,兩把的光色幾乎是一樣的~幾乎是看不出顏色差異!!

說到Armytek,我個人印象就是「耐用」、「穩定度高」、「可靠」,這把筒雖說數據全無,不過我在測試過程中都沒遇到什麼問題,可見真的是一把不錯的筒(只是我還沒搞懂閃爍的燈號是代表啥意思...)

------------------------------------------------------------------------------------------------------------------------
------------------------------------------------------------------------------------------------------------------------
------------------------------------------------------------------------------------------------------------------------

※8/30部分內容補充更新

官方網站有釋出正式數據了

最大光輸出為1953lm,OTF則為1581lm,光強提升到9200cd,照射距離也提升到186M,

總檔位數為8
1700 lm (1h)(T1),950 lm (1.7h)(T2)《T1、T2檔位需設定》
420 lm (4h)
180 lm (10.5h)
35 lm (50h)
1.7 lm (40d)
Strobe 1, Strobe 2

在跟twxads前輩討論後,對照之前的測試結果,官方標示的T2檔似乎數據還是有問題的!!

在此附上官方數據的網址
https://www.armytek.com/index.ph ... p;attachment_id=336
5

評分次數

十幾年前在阿里山上所見  劃破漆黑森林的那道光
現今我依然在追尋著

本帖最後由 yy3070330703 於 2016-8-23 23:51 編輯

臨時插入的更簡單二次開箱~

之前看過雪大一篇Sunwayman T26C的開箱,又滿常看到有前輩提及Sunwayman的作工不錯~就有了些興趣,剛好前陣子交換區出現了這把,所以就直接收了~不過盒子已經不見了,所以就沒拍盒子了....

簡單介紹下

基本的IPX8防水、防摔2M,可吃18650*1、CR123A*2、16340(RCR123A)*2,輸入電壓容許2.6V - 8.4V

側按,燈珠是XM-L2 U3,使用高達97%透光率的高品質凸透鏡,算是全泛光,套句雪大的話「就是一把定焦透鏡小直啦 」

續航為
極亮(800流明)>3分鐘。+ 2小時
高亮(580流明)>2小時
中亮(220流明)>10小時
低亮(27流明)>60小時

有黑、灰、金三色可選
�顏�色.gif

簡單畫的UI圖
T26C�流�程�圖.jpg

正面照
DSC_0386.JPG

電筒背面(Sunwayman標誌)
DSC_0391.JPG

側按近照
DSC_0393(2).jpg

燈頭近照
DSC_0382.JPG

尾蓋
DSC_0373.JPG

DSC_0375.JPG

手繩孔
DSC_0389.JPG

電路
DSC_0380.JPG

簡單分解照
DSC_0544.JPG

跟一樣全泛光的斑馬H602w比較
DSC_0656.JPG

DSC_0658.JPG

--------------------------------------------------------------------------------------------------------------
結論:

這把小直真的完全是一時興起買的,原本是想看看一把全泛光小直效果如何,畢竟H602w的全泛光我也很喜歡,沒想到入了這把後發現,雖然泛光是很大沒錯但是泛光沒如預期的跟H602w一樣大,感覺是把有點雞肋的筒, 泛光比不過真正的全泛光,遠射又完全沒有,跟h602w一樣大約10M外就看不太清楚了......

官方是標示是有四檔+閃爍,但是不管怎切都只有三檔+閃爍(坑爹啊! ),上網爬文後好像也有人反映這問題,不過這把筒的開箱文還真的超少!!(幾乎沒有)所以更詳細的資訊也就不清楚了.....我個人是發現高亮檔有兩個亮度?(跟電池電壓似乎有關)所以才推測消失的極亮檔是和高亮檔一體的(降檔的機制)

上面講的好像很慘的感覺,不過我也沒想讓這把再回到交換區,因為如其他前輩所講Sunwayman的筒在很多細節都有顧到,是把品質滿不錯的筒,雖跑到戶外我應該是不會帶,不過這把應該滿適合近距離像是攝影之類使用的,畢竟全泛光也是有一定的用途~
結果我留著的理由單純只是....作工細緻的筒,想再多摸一陣子~(好爛的理由!)
十幾年前在阿里山上所見  劃破漆黑森林的那道光
現今我依然在追尋著
本帖最後由 yy3070330703 於 2016-8-24 00:04 編輯

再來就是重點夜射圖啦~

這次也是我運動時發現的好地方,就算試筒也不影響到別人~而且路很直~

這是白天的時候
明亮.JPG

這是全黑的時候
全黑.JPG


先來小筒的部分

Olight S2A

低檔>20lm
DSC_0367(20).JPG

中檔>120lm
DSC_0369(120).JPG

高檔>260lm
DSC_0371(260).JPG

極亮檔>550lm
DSC_0373(550).JPG

------------------------------------------------------------------------------------------------

Armytek Prime c2 pro XP-L
月光檔0.2lm
primeDSC_0375(0.2).JPG

低檔>70lm
primeDSC_0374(70).JPG

中檔>200lm
primeDSC_0371(200).JPG

高檔>420lm
primeDSC_0368(420).JPG

極亮檔>1050lm
primeDSC_0367(1050).JPG

------------------------------------------------------------------------------------------------

Armytek Partner c2 pro XHP35
因為無亮度資訊,故無標示流明值

F
partnerDSC_0374(�次4).JPG

m1
partnerDSC_0372(�次3).JPG

m2
partnerDSC_0371(�次2).JPG

m3
partnerDSC_0368(�次1).JPG

t
partnerDSC_0366(�極).JPG

------------------------------------------------------------------------------------------------

Manker E14
因除極亮檔外也無亮度資訊,故無標示流明值,此外本次是使用四檔位模式拍照

LOW
DSC_0366(�次3).JPG

MED
DSC_0370(�次2).JPG

HIGH
DSC_0372(�次1).JPG

TURBO
DSC_0373(1400).JPG

------------------------------------------------------------------------------------------------

意外參戰的Sunwayman T26C

低檔>27lm
DSC_0366(�低27).JPG

中檔>220lm
DSC_0368(�中220).JPG

極亮檔>800lm
DSC_0371(�高580or800).JPG

------------------------------------------------------------------------------------------------
------------------------------------------------------------------------------------------------

再來換中筒的戰爭
(因亮度相近故把R50暫歸於此)

先來自改電路板的ST90(光色4000K)

低檔>約50lm吧...
DSC_0366(�不�知�,�約50�吧..).JPG

中檔>約350~400lm
DSC_0368(�約350~400).JPG

高檔>約900lm
DSC_0372(�約900).JPG

------------------------------------------------------------------------------------------------

阿木JM30

低檔>約100lm
DSC_0368(�約100).JPG

中檔>約600lm
DSC_0370(�約600).JPG

高檔>約2000lm
DSC_0372(�約2000).JPG

------------------------------------------------------------------------------------------------

Olight R50

低檔>50lm
DSC_0366(50).JPG

中檔>300lm
DSC_0368(300).JPG

高檔>1200lm
DSC_0371(1200).JPG

極亮檔>2500lm(完全忘了極亮檔的存在就收攤回家了,結果又衝回來重拍這張,所以腳架位置不一樣請見諒)
DSC_0372(�極�_2500�特).JPG

------------------------------------------------------------------------------------------------

臨時插花組1的ACEBEAM T20 極亮檔>1500lm
DSC_0366(1500).JPG

------------------------------------------------------------------------------------------------

臨時插花組2的ACEBEAM K40M極亮檔>3000lm
DSC_0373(3000).JPG

------------------------------------------------------------------------------------------------
------------------------------------------------------------------------------------------------
------------------------------------------------------------------------------------------------
總結:

每把筒的後面結論都有詳細寫出感想,所以總結論就不繼續講筒而來廢話一下吧~

原本以為只分兩篇應該就可以了,沒想到這樣觀看效果好像還是不太好(一頁太長),看來下次分開貼應該會較好(下次會改進...)

本來我這裡沒半把olight的筒,結果這陣子意外的開箱後反而變成比例佔最高的呢~

寫這兩篇開箱文就花了快兩禮拜,第一禮拜還每晚都下大雨,連續四天出門拍夜射圖剛架好腳架就下大雨,之後又花了一禮拜測這幾把的浸水、續航、溫度,也花好幾天在整理照片和寫內容所以拖了比較久才發這兩篇開箱文,不過還是很開心能做開箱~能盡可能完整的把自己的使用感受分享出來感覺超棒的!!

尤其是這次去台北還能見到波大、天天姐、笙笙姐、還有twxads前輩,說實在我超開心的!!而且大家都很親切,很健談!(大家也都比我想像年輕很多呢~以前只能從留言語句裡推敲年齡.....)

也要再次感謝波大讓我有機會開這次的箱~

笙笙姐,抱歉啦!
雖然說好了要跟你說漫博的好玩點,不過我去的第一天漫博真的是讓我覺得參加過最無聊的一次,大概也是因為下大雨,所以沒看到半個coser,頂多只有看到三個扮成調查兵團但服裝只穿一半的人....各出版社也在削價賣往年的庫存貨,還有我這次也跑去挑戰兩個「不排四小時以上是進不去攤位」的排隊隊伍,所以也不知道要跟你講些什麼有趣點.....

還有意外的感覺天天姐超活潑的啦~(雖然被下禁口令不准講)
2

評分次數

  • 7352

  • wasiaso

十幾年前在阿里山上所見  劃破漆黑森林的那道光
現今我依然在追尋著
本帖最後由 happy77 於 2016-8-24 04:14 編輯

比起Olight R50這種micro USB接頭用橡膠塞式密封的筒 我還是比較喜歡Nitecore MH1C或JETBeam Mini-1這種micro USB接頭用O型環密封方式的筒 因為感覺起來安全性較高 像我這種粗手粗腳的人也不用擔心沒蓋好或誤觸造成防水失效 但是不知是電路還是設計或是成本的問題 橡膠塞式密封的筒 還是佔了大多數.
超優質開箱文

未看 先推
本帖最後由 twxads 於 2016-8-23 22:53 編輯

2# yy3070330703


還沒看完照片先回
C2的T1和T2檔位說真的看不出來差異
照原廠個性偷藏了甚麼新功能也是有可能的
連按15下換組也是被試出來後寫信給原廠才寄簡易書明書過來
(是有這麼懶的公布嗎....)

C4就很明顯用肉眼就能辨識T1和T2的差異
照C4已公布資訊看來XHP35系列亮度應該被設定為和XPL是一樣的
差異應該就是多了15下換組跟同檔位增加續航

Prime舊版資料是和Parter系列一樣
但XHP35系列所有操作方式及檔位都變得跟XHP50頭燈一樣
所有資料是完全不能跟舊版連結的
至少確定應該不會超流才是

總而言之就是ARMYTEK已經越來越誇張了
出貨不更新說明書就算了
現在已經進化成不上架先出貨而且還賣完了...
對代理商而言沒資料還能賣得出去應該是罩著品牌吧...
官方心理表示:我不上架都能賣了,不爽就別買吧!
-------------------------------------------------------------------
補充:閃爍顏色差異->25%->10%->5%->降檔
再來就是電量測試及溫控功能了....
1

評分次數

我最喜歡看夜射圖了~辛苦你了~謝謝
無聊照照大樓跟牆壁
YY兄,可以跟您請問
請問2500lm及1200lm各維持2分鐘及12分鐘是保護裝置嗎?
若等溫度降下後,還可以再維持至2500、1200流明嗎?
另外,一般的26650是否可以也用在R50上(不需要直充功能)
謝謝
好久沒看到這麼詳細的評測了,滿分奉上~
非常感謝夜射圖的分享,要能拍的這麼詳細,準備工夫可不少~
不過Partner看起來雖然有些微的提昇,但受限於是小直,遠射仍無顯著提昇~
手上已有舊版的Partner,看來不用糾結了~感謝yy兄的無私分享~
徵求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