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意外的爬山行

意外的爬山行

本帖最後由 yy3070330703 於 2023-3-3 04:05 編輯

自從總覺退燒後 好像好久沒發文了(打

已經好久沒買新筒,但舊筒出勤率卻上升了~
最近有點迷上爬山,假日常揪朋友爬爬中級山(最近在挑戰谷關七雄
稍微提一下前陣子 刺激又累爆的一天

年假最後一天寒流ing(其實應該是在兩天前就想去挑戰了,但兩人剛好都有事就一直順延)

菜鳥兩ˋ隻,對唐八縱走(唐麻丹→八仙山)發起了挑戰


DSC_4170.JPG
尚不知畏懼
早上八點整始爬(唐麻丹裡冷登山口)

身上裝備
背包肩帶上 無線電、Acebeam H50三眼 日亞高顯、Acebeam PT40 六眼 日亞高顯、螢火蟲PL47 四眼 日亞高顯(21700)
腰包內 頭燈組斑馬H600d 5000K XHP50.2高顯、Armytek 杜賓
背包內 最終備用小直一把 斑馬SC600w Mk III HI+備用18650三顆




到唐麻丹三角點時已經十點半了
因兩人都負重不少,沒考慮到行進速度有些許拖到
20230129_103137.JPG


繼續照離線地圖前進
山徑都是如此~要自己尋路跡
DSC_4173(2).jpg



愉快的中午煮食~(下午一點半)
沒想到在野外還能吃飯吃到撐
DSC_4177.JPG


山景~
DSC_4178.JPG



白天行進間氣溫都在5°C附近
(手錶顯示測溫是連線外置專用感測器,感測器掛背包外側ˋ)
DSC_41792.JPG



其實從堂麻丹進入縱走線時,一路上沒遇到半個人(較少人挑戰的硬路線)
煮食中途,才總算有兩三組人經過~
山友也提醒我們進度有點慢了 腳步要快一點~真是好心
盡速解決完午餐後我們也趕緊上路

但....其實我們這時候其實早該評估出此行挑戰失敗,要趕緊回撤
又看了離線地圖,錯估接下來爬升高度,總感覺還能拚拚看(菜鳥自信



下午六點整,總算到了到了中途分岔點(過程都是連續陡升,超硬的)
2176峰
DSC_4183.JPG


此時氣溫只剩1°C附近
很尷尬的狀況,要回撤....路途遙遠
原定繞環形的路線也不可能達成了
要繼續,最短路程就一定要繼續爬升 八仙山攻頂完成,才有路下到八仙森林遊樂區內
一整個太晚評估、也錯估情況
DSC_4184.JPG


兩人商量後,攻頂 耗時比較短、且拜氣溫如此低,行進間喝水量極低
水跟補充糧食都非常充足
兩人體力精神都評估ok

好!開始夜戰吧~
DSC_4182.JPG



視線也沒法看超過五公尺了(照明上場)
DSC_4185.JPG

此時我各電筒都是開低檔位(一百流明附近),用很寬的照明廣度去行進
斑馬頭燈則是開300流明檔位(需要一定程度照遠能力)
行進視覺效果很好,看久眼睛也不會累



完全行進在全黑 無月光 寧靜 樹林中
唯一照明就只有自己的電筒,附近聲響只有自己跟同伴的裝備摩擦、腳步聲
真是奇特的幽暗森林漫步體驗
DSC_4187.JPG


攻頂爬升中,氣溫也持續降
到了0°C附近了
DSC_4188.JPG

晚上七點半,總算攻頂八仙三角點
氣溫也掉到零下了
DSC_41942.JPG


休息一下,檢整裝備、穿好保暖衣物、進食補充體力
兩人也都還有心情跟三角點合照,精神狀況良好~


時間太晚了,開始趕下山
DSC_4202.JPG

要離開步道,有6K要走,中途完全沒休息一路趕
(且一旦停下來 身體很快就冷下來,除了判斷路徑 不太敢靜止停太久)
不愧是零下氣溫環境,就算有戴手套,手指還是很凍


總算到了步道口、八仙森林遊樂區內,已經晚上十一點了
DSC_4203.JPG


至於...到了森林遊樂區內
映入眼簾...靜海寺,先拜拜 兩人平安順利下山

本以為總算結束了...CALL朋友開車來接駁
那....還要走去最外邊售票口呢(畢竟晚間禁止入園了

看了下路線...沒料到 還有4K全黑柏油路要走
一臉厭世的....繼續夜戰
最終出售票口已經跨日了,回到台中市區牽車再騎回家已經凌晨三點多了

真是.....精彩的一天
FB_IMG_1620586931138.jpg






received_2463274290501639.png

同伴開的軌跡紀錄
Screenshot_20230303-0344122.png
9

評分次數

十幾年前在阿里山上所見  劃破漆黑森林的那道光
現今我依然在追尋著



----------------------------------
電筒王手機:0981190347
電筒王官方LINE@帳號: @wii.tw

手機直接加入官方line@帳號:@wii.tw -->  手機用戶請直接點我

本帖最後由 yy3070330703 於 2023-3-3 05:41 編輯

總結

事後檢討…對路線的不熟悉、錯估離線地圖的爬升、負重過多導致影響行進速度、太晚始爬、太過小看這縱走路線了…
(事後在登山社團請教山友,大部分人都是走八仙去唐麻丹 比較沒那麼硬,而我們是逆著走 硬很多的路線…法克)

是還好事前還算準備有充足,有信心體力不至於太奧肖連 要叫救援(近期七雄很多人準備不充足 下不了山扣119救援)


電筒整體使用心得

從最初 各電筒都開一百左右流明+拐角三百流明
畢竟環境沒月光輔助,又是那種全黑樹林、雜草間穿梭,要一邊判斷路徑,又要到處掃視尋找綁帶
用多電筒照明撐開照明廣度,我覺得使用方向是正確的

只是差不多走一小時後,我各電筒漸漸提高檔位
畢竟夜戰久了 精神跟體力都累了,且持續行進中 要一邊確認踩點+兩支登山杖的杖尖落點,沒那眼力多去判斷其餘事物

差不多夜戰到三小時後,我全部電筒加總輸出 目視差不多在兩千多流明附近
把前方視野都照較遠、較清楚,視覺上安心感也較佳,路徑走起來也較輕鬆
缺點就電池耗的快,我最終連備用電池全部用上(雖然最後一組尚沒用盡)
還真是小危機,要是再多走一兩小時 可能使用上就要開始節約


各電筒使用心得…

斑馬頭燈H600d…我覺得UI使用上不是那麼方便,因為頻繁的每走一段,就要停下來開turbo掃視周圍約270度尋找下一個路徑指示綁帶
斑馬UI就是長開中檔位後,要開TURBO,就要先關掉電筒、再開高檔位,尋找完畢就要再關掉、再切中檔位
等於視野會全黑兩次
但照遠掃視綁帶的遠射能力是非常足夠的,且5000K高顯色溫(目視有帶點淡黃) 戶外使用起來非常剛好,色彩辨識度佳(很多綁帶都褪色了,可辨識度下降),看久眼睛也不會因燈光感覺累
是我電池耗最多的一把筒(三顆18650),畢竟使用佔比最高


acebeam H50…這次完全就是輔助性質,照廣效果佳,也帶有一些遠射能力
可以切換1~3眼分別輸出,算挺方便的,這次使用起來 倒是沒甚麼特別的使用心得(耗約2顆18650)

acebeam pt40 六眼…光斑照出去是很廣啦,光色也不錯,可惜我這次固定方式是用背夾掛著+魔鬼氈綁帶確保不會掉落而已
行進間沒法固定照射角度,導致中心光斑走一走就會偏掉,這次使用心得算差
固定方式待改良
(因照射效果不佳,故檔位都開低 加減照,只耗不到一顆18650)

螢火蟲PL47…我最驚艷的就是這把,219bt高顯光色超棒不說,遠射、泛光表現都很好
我UI是切無極調光模式,沒法精確抓輸出亮度,前四小時我差不多都開200~300流明左右,後兩小時有點自暴自棄開到500~800流明附近
一顆5000mah 21700 從夜戰開始 撐到我走出售票口,這續行我給讚(隔天插充電器 電壓只剩2.85V,也算幾乎耗空了)


至於阿米 杜賓…兩手都拿登山杖的情況下,想當然小直都沒出場機會了(但裡頭電池有拔出來用)


以上,感謝各位觀看我這幹爆多字的
2

評分次數

十幾年前在阿里山上所見  劃破漆黑森林的那道光
現今我依然在追尋著

很精采---電筒使用的部分
夜行爬山(要顧及電量的話,200多流明應該是最佳檔位)
1

評分次數

手電筒的世界,很有趣!
本帖最後由 阿中 於 2023-3-3 21:23 編輯

很讚的分享~ 這專業的燈具裝備發在登山社團會引起一片嘩然

平常走郊山也喜歡帶多支不同聚泛光的頭燈與手電筒一起開,即使都開低亮鋪路效果比單燈開高亮的效果好很多 偏泛光的TIR筒真的有夠讚,雖然有明顯的步道、路跡下單開300流明的頭燈就很夠用了
1

評分次數

本帖最後由 yy3070330703 於 2023-3-4 06:04 編輯

4# dimilofarsta
我覺得如果是在走在路徑明確的步道,單電筒+低流明的確是可行的使用方式
只是像我這次走的 大多沒明確路跡的環境,低流明使用明顯不太夠
十幾年前在阿里山上所見  劃破漆黑森林的那道光
現今我依然在追尋著
本帖最後由 yy3070330703 於 2023-3-4 06:09 編輯

5# 阿中
我帶太多把了,登山社團應該會嘴說是沒意義的多餘負重


其實我們一開始的確是有考量到會夜戰,只是大概抓個一兩小時而已
沒想到最後會戰六小時多…
十幾年前在阿里山上所見  劃破漆黑森林的那道光
現今我依然在追尋著
雖然是難得的經驗,但是感覺好危險

無論如何人平安就好
1

評分次數

手中電筒為我開路,照亮前途光明無阻
本帖最後由 洪煮刃 於 2023-3-4 21:02 編輯

真利害 .

一般是八唐縱走的啦 !

我上次是從松鶴上八仙山 . 下唐麻丹 !
1

評分次數

小弟是喜歡拿燈火燒刀子的煮刃啦 !
9# 洪煮刃

我們就太小看路線,還以為不會差太多…
從松鶴 八仙 再唐麻丹,的確是比較多人走的路線
十幾年前在阿里山上所見  劃破漆黑森林的那道光
現今我依然在追尋著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