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蛋黃哥 MT-G2 D26.5 燈膽製作

蛋黃哥 MT-G2 D26.5 燈膽製作

本帖最後由 gitano 於 2016-3-3 10:26 編輯

*** 不鼓勵在未具基本光電知識下的隨意拆筒改筒與DIY行為,所有風險請自行負責唷!!! ***

一直想寫篇燈膽製作詳解,今天趁製作蛋黃哥燈膽記錄一下


你終於捨得下來啦!! 讓我們等了一個多鐘頭!(黃金右腳:幹什麼呀?)
AAA.jpg

唉.......聖誕節就寄出的讓我等到現在
SANY0162.jpg

D26.5 用燈膽套件,包含光杯、銅座、正負極彈簧等
SANY0163.jpg

XML 用,出孔 7mm 橘皮杯(電鍍品質比先前買的好多了)
SANY0164.jpg

最近忙打包準備搬家,今天要煮個蛋補一下,MT-G2燈膽主要的組成構件
SANY0165.jpg

D26.5銅座的電路倉基本可以容納這片單雙鋰用電路上方元件
SANY0166.jpg

不過這裡先岔個題~

滿多小筒電路倉高度低於4mm,不是放不下就是太貼近基板底部
以下方法可以讓電路高度再縮短一些

這種單雙鋰電路總是上滿膠,做為絕緣和固定元件
SANY0167.jpg

清除大部份膠體後,找到上方電感元件正極端
SANY0168.jpg

解下元件接點引線後,清除其他絕緣固定膠
SANY0169.jpg

以銅鍍銀單芯導線重做元正極引線(線徑約0.8mm,長度15mm)
SANY0170.jpg

先焊上元件端延伸導線,並把LED正極導線解下
SANY0171.jpg

量好新位置與輸出端點導線所需長度,剪短後焊上
SANY0172.jpg

原本垂直向焊接的LED正極導線會影響電路高度
改為水平方向焊接,穿線的位置和角度也更好
SANY0173.jpg

比對一下,整體高度降了大約1mm多,這樣就可以放入很多小筒使用了
SANY0174.jpg

接下來要重新固定和絕緣,先輕輕翻起元件
SANY0175.jpg

使用這種固化型導熱膠
SANY0176.jpg

擠出大約一個黃豆大小
SANY0177.jpg

塗滿被延伸的元件端點可能會碰到的範圍
SANY0180.jpg

調整好元件位置後重新壓合,清潔擦去多餘膠體,並使用輕夾具固定
SANY0181(2).jpg

調整後的電路不僅高度縮減,元件位置也工整些
這樣很多小筒就可以安安心心吃蛋了
SANY0181.jpg


拉回正題~接著處理光杯擴孔

原本XML(2)用的光杯孔大約是7mm
SANY0182.jpg

使用CK2工藝刀來擴孔,為了削下來的鋁屑不亂撒先墊張面紙
SANY0183.jpg

擴孔至約8.5mm,使MT-G2果凍部位能完全露出
SANY0184.jpg

先以水龍頭將鋁屑沖洗乾淨(切勿用手進去清洗,光杯會有磨痕)
再以絲狀流動的水從光杯外側以螺旋狀做收水動作
SANY0188.jpg

擴孔完成,且沖洗乾淨的光杯
SANY0192.jpg

電路拋去毛邊後裝入銅倉,並將電池端負級端與銅倉橋接,確保電池迴路正常
SANY0195.jpg

銅倉基板端先打上導熱膏
SANY0196.jpg

依正負極臨近對應導線位置放入燈珠基板並壓實
SANY0198.jpg

LED導線只留下足夠長度即可,撥皮後先上錫方便焊線作業
SANY0199.jpg

LED 導線焊上基板後,先測試各部位之間是否短路? 以電池測試電路功能是否正常?
(注意:錫珠別太大,也不要太靠近燈珠和銅倉壁面,可能造成短路危險)
SANY0200.jpg

手邊沒有 MT-G2 定位片(就算有可能也放不下銅倉中)
為了避免光杯只以光杯孔平面對晶基施力壓迫基板(避免基板浮動上移,使熱導出不全)
需對基板進行加工處理

雙面膠
SANY0202.jpg

先粘貼於基板上(晶片左右空白兩處)
SANY0203.jpg

3mm泡棉墊片(最好使用適當厚度的矽膠墊片---耐熱性能較好)
SANY0204.jpg

黏貼並儘量調整燈珠於置中位置
SANY0205.jpg

鎖上光杯(暫時)
SANY0206.jpg

先看一下看燈珠是否居中與對焦正確? 光杯孔底高度是否還需要調整?
SANY0208.jpg

以光杯當底座,先翻過來至電路端,焊上電池入電端正極彈簧
SANY0210.jpg

若光杯焦距正確,銅座螺紋即可加上導熱膏,利用鋁質光杯側加強把熱導出
SANY0211.jpg

最後裝上電池負極彈簧
SANY0212.jpg

這種燈膽和手電各家設計都有些許公差
燈膽對筒子來說其實是個悶燒結構,比較適合燈泡這種不怕熱的設計
為了將燈膽的內熱導出,可以再加上銅箔加強處理

以下處理以手上現有的 Solarforce L2N 為作例

準備約長210mm*寬15mm*厚0.2mm銅箔膠帶(銅箔厚度不同所需長度也不同,請自行調整)
SANY0213.jpg

可以利用來做內熱外導的接觸平面約13.xmm高
SANY0215.jpg

銅箔背膠紙去除後,邊邊相當銳利,纏繞時請小心
SANY0216.jpg

順著光杯平面折線施力旋轉纏繞
SANY0217.jpg

第一圈接合處是否完全重疊? 不是的話就調整至完全重疊,再繼續纏繞
SANY0218.jpg

整條銅箔膠帶繞完大約三圈
SANY0219.jpg

施力旋入到燈膽倉試試鬆緊
SANY0220.jpg

通常整條21cm全繞完會略緊
SANY0221.jpg

逐次修剪至能將燈膽完全壓入,且不會因為電池負極彈簧推力就將燈膽彈出
SANY0223.jpg

若夠密合,燈膽取出來應該可以看到銅箔表面有壓迫痕
SANY0224.jpg

最後將銅箔尾端多餘部份壓入
SANY0226.jpg

MT-G2 燈膽完成
SANY0230.jpg

打完收工~~~~來去泡茶看電視


我的新視界四黃 --- 終於全數到齊!
SIMG_2228.jpg
23

評分次數

  • tigerpink

  • 7352

  • steel

  • l9790709

  • r490123

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
電筒王手機:0981190347
電筒王官方LINE@帳號: @wii.tw

手機直接加入官方line@帳號:@wii.tw -->  手機用戶請直接點我

本帖最後由 gitano 於 2016-4-23 09:41 編輯

*** 不鼓勵在未具基本光電知識下的隨意拆筒改筒與DIY行為,所有風險請自行負責唷!!! ***

大概筒兄們都是因為這水眼汪汪的大眼珠,MT-G2 才如此吸引人吧?
SANY0244.jpg

雖然在小筒中的實用較低,遲早江山一代新人換舊人(還有人記得任潔玲誰嗎?)
不管~就欣賞燈珠點亮的那瞬間就好

MT-G2 燈珠之美

D26/MR6 為實用設定電流設定較小,可以直拍低亮燈珠
miniC8/S2+騷包設定電流設定較大就只能斜拍了

MT-G2 5000k in D26
MTG2-D26.jpg

MT-G2 5000k in MR6
MTG2-MR6.jpg

MT-G2 4000k in mini C8
MTG2-MiniC8.jpg

MT-G2 5000k in S2+
MTG2-S2+.jpg

投射角度
接著看一下 MT-G2 在不同光杯中的投射角度(L2N、MR6、S2+、mini C8)
Ang.jpg

光形
以下拍攝條件固定在 ISO400, F4, 1/60s 日光白平衡
四支手電前鏡皆離牆1m,牆色為百合白色,實際視覺感知亮度比照片亮一些

拍攝順序由左至右依序為 L2N(D26)、MR6、S2+、mini C8
IMG_2233.jpg

D26/MR6 最大電流設定在0.5A,S2+/mini C8 最大電流設定在約2.2A
各檔位亮度如下:

D26_低亮
D26-L.jpg

D26_中亮
D26-M.jpg

D26_高亮
D26-H.jpg

MR6_低亮
MR6-L.jpg

MR6_中亮
MR6-M.jpg

MR6_高亮
MR6-H.jpg

S2+_低亮
S2+-L.jpg

S2+_中亮
S2+-M.jpg

S2+_高亮
S2+-H.jpg

mini C8_低亮
miniC8-L.jpg

mini C8_中亮
miniC8-M.jpg

mini C8_高亮
miniC8-H.jpg

另外因為 MR6 是變焦手電,MT-G2 在泛光端和聚光端會呈現不同光形

MR6 泛光時....
MR6-Diff.jpg

MR6 聚光時....
MR6-Focus.jpg

MR6 聚光時可以看見如鬆餅般的網格
MR6-Focus2.jpg

光形的部份大抵到這裡應該完整,晚點再整理些製作心得與注意事項
先感謝各筒友包容與不吝指教

製作心得與注意事項

1. 不鼓勵在未具基本光電知識下的隨意拆筒改筒與DIY行為,所有風險請自行負責!

2. 以原版雙鋰電路高亮輸出2.2A左右,16340小鋰電電池端輸出已經近5C,建議使用能達到5C電流的鋰電,例如動力型18350(5A/7A)或是大容量的18650支持10A以上的鋰電池,若使用一般容量型1C放電的16340串聯較有風險,不僅發熱較高且電池壽命可能大符降低,利用小容量鋰電來做為6V燈珠驅動,請務必注意電池放電能力的風險性!

3. 銅箔是一個滿銳利的零件,多數厚度都在0.02~0.1mm間,我在徒手施力纏繞時經常被邊緣割傷,建議戴上橡膠防滑手套比較安全!! 銅箔有單、雙面導電兩種,據店家提供資料,雙面導電的背膠也具鎳/銅合金金屬成份,若只是用來導熱,建議選雙面導電型效果會更好!! D26燈膽貼上銅箔畢竟是靠接觸把熱導出筒頭,若燈膽電流設定較大、也不會換來換去的話,建議就在燈膽和膽倉間加上一點點導熱膏加強效果,不過別塗太多,避免溢流到電池或負極彈簧上影響導電效果,就得不償失了!

4. 為了確保D26供電迴路順暢,電路入電端負極與容納的銅倉橋接的施作是個必須處理的問題,不是所有的電路入電用的外圈負極都能百分百與銅倉密合過電,而施作橋接時,銅倉的表面氧化和較大的熱容導致升溫慢焊接較困難,建議先磨除氧化層,並使用大瓦數焊槍處理,或者也可以使用防風打火機先局部加溫後再加以焊接橋接線,另外也可以使用針對鋁銅鐵不鏽鋼等特種焊絲或助焊劑處理速度上更快,只是這種焊劑多數是強酸質,使用時請務必小心!!

5. MT-G2的光斑在橘皮光杯中比光面杯好上不少,過渡區雜紋幾乎消失看不到,同樣5000k 在不同光杯中過渡區光色也會有一點微小變化,在徑深比不同的光杯中,光斑和泛光尺寸的比例也有差別,上面四種光杯聚光程度以mini C8 > D26 > S2+ (MR6是純泛光不比較)

6. 此次定製的小電流版0.5A輸出主要是考慮一般16340安全放電能力限制,低中高三模設定剛好可以符合是20cm內閱讀、中檔2m內步行和5m稍遠照明使用,中亮(1w)和高亮(3w)檔功率都在D26燈膽或小直筒類手電能正常散熱範圍,低(20h)中(4h)高(1h)續航效果也比預期好! 這次定製過程和組裝測試經驗讓我學到的兩點是---定製電流的設定要先考慮所選電池平台的安全性、各檔輸出的實用性優先,大電流的設定雖然很震憾人心,若不符個人日常使用和安全性考慮,最後多數只會擺著好看!!

以上粗淺心得與注意事項就給筒友們參考
6

評分次數

  • tigerpink

  • geneo

  • leo54088

  • jimmyang

  • ainwin99

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看熱鬧中

那個是東城的那個電路呀?
沒有電筒 家散人亡 筒在人在,筒毀人王
本帖最後由 yy3070330703 於 2016-1-9 23:28 編輯

看熱鬧+1

原來還有矽膠墊片這一招,學到了!!講解的超清楚的,大推~分數給您加到滿~

這電路是單鋰升壓的嗎??

話說開頭和最後果真加警語了呢~
十幾年前在阿里山上所見  劃破漆黑森林的那道光
現今我依然在追尋著
1# gitano

很讚

可以 訂購?
我說點亮的照片呢?

iwant20.jpg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很讚的樣子!!

這........講不出話來.

我是張著嘴看完這一篇


不鼓勵在未具基本光電知識下的隨意拆筒改筒 你這樣隔著螢幕搔癢
~我喜歡暖色、小巧E.D.C~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