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帶著手電筒觀測慧星(天文圖)

本帖最後由 cjwuknight 於 2013-4-7 10:09 編輯

這應該是曝光很久,或是很多張圖疊起來的影像
天空的星星都這麼亮了,手電筒光當然更亮啦~

另外,天文攝影的話,如果是野外攝影,可能會帶一組望遠鏡,數位單眼(也不一定要數位的,底片也可,只是...CCD比底片的感光力更好,又可以馬上看結果)
望遠鏡包含腳架.赤道儀,赤道儀通常還有外接電池盒與控制器
把相機的鏡頭拆下來,直接接在望遠鏡上(望遠鏡不裝目鏡)~會有適當的轉接環可用(我記得還有分英制與日制)
由於星空在移動(因為地球自轉),所以赤道儀的設計就是隨著地球轉~然後拍出來的星空就不動

而我大學校內正好有一個天文台(這天文台是社產而非系產),這個天文台也許不是很高級,但是我想可以反映出一些真正研究用的天文的情況
有一個口徑較大的望遠鏡(通常30公分起跳),赤道儀(或經緯儀),CCD(或是其他裝置如光譜儀),電腦
望遠鏡的口徑越大時,通常就越重,赤道儀由於其設計,需要有配重,所以在更大的望遠鏡上,會使用經緯儀
經緯儀的運作方式與地球自轉不同(其實經緯儀就是仰角與方位角),所以需要電腦去轉換,讓望遠鏡可以一直對著同一目標,另外,經緯儀還有造成像場旋轉的問題(因為地球在轉,而經緯儀運作的方式跟地球不同)
CCD部分,會有冷卻系統,以降低干擾(我記得我們社上,冬天設定在零下,夏天設定在10度左右)
而CCD不能分辨光的顏色(目前數位相機是每一個pixel前都有一個濾鏡,三個像素加起來就是紅綠藍三色,因此能夠拍出彩色),所以CCD會有附一組濾鏡(我們的是紅.綠.藍.無色.alpha),要拍照時,必須三色的濾鏡都拍過一次,然後再用電腦去疊圖
另外,我們還要用CCD去拍攝三個參數(bias.dark.flat)這三個參數加上CCD的冷卻系統降溫,才能夠盡量去除外在的干擾,而拍出真正的照片,或是取得正確的資料以供研究用(這部分是消除機器本身的雜訊)
實際上在拍的時候,每一個濾鏡可能會個拍十張,每張都10秒,再去疊圖,這樣可以去除一些另外的干擾,如宇宙射線的雜訊,或是流星.飛機.人造衛星等等(這部分是消除天空中的雜訊)
疊圖時,是選取兩顆星點,然後電腦就會找出每一張圖的同樣兩個星點(雖然螢幕上看起來只有一個點,但是實際上CCD記錄到的可是更多,如相對位置.星體大小.亮度.邊緣黯淡等等,所以不會對錯)去疊合
所以只有每張圖都出現的星體才會被疊出來,而那些只出現一次的雜訊就會被濾掉
不過,其實上述拍出來的圖...大概都是欣賞用...實際上要分析資料,不會做三色合成,應該是各色分開看,而且用的濾鏡也會比較特別,如alpha這個濾鏡,我記得好像是位於紅外線的一個波長,而大部分星雲都會發出這種波長的光,所以用alpha濾鏡拍的話,星雲可以拍得更清楚

先這樣吧,我一時之間還想不到什麼~~~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