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筒王論壇's Archiver

felelove 發表於 2019-1-1 12:27

頭燈流明數都不高嗎?

頭燈是否因為使用型態與手電筒不同
有很多流明數都不高?
應該不是卡在技術吧,也有很多破千流明的頭燈

Harry101 發表於 2019-1-1 12:38

頭燈是否因為使用型態與手電筒不同
有很多流明數都不高? [color=Red]<- 自問[/color]
應該不是卡在技術吧,也有很多破千流明的頭燈 [color=Red]<- 自答[/color]

結案

miko 發表於 2019-1-1 12:41

[quote]頭燈是否因為使用型態與手電筒不同
有很多流明數都不高?
應該不是卡在技術吧,也有很多破千流明的頭燈
[size=2][color=#999999]felelove 發表於 2019-1-1 12:27[/color] [url=http://news.wii.tw/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37839&ptid=60938][img]http://news.wii.tw/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頭燈一般設計時會考慮到重量的問題,既然走輕量話路線,散熱一定比較差,所以就沒有長時間的高流明可以使用,如果不在意重量的話,左右各綁一支手電筒是個好選擇

timwang 發表於 2019-1-1 13:42

除了採礦等特殊工種用途,戶外用的頭燈以業界老牌Petzl、BD為例,多數個頭小、亮度偏中低、材質以塑膠橡膠等非金屬物質為主,縱然近年亮度有所提升,但比起手電筒類的亮度仍小巫見大巫。于此,小弟作為曾經的驢友,有兩點認識:
1、亮度需求不高
我們在城市,有時1000流明都嫌不夠過癮,但真正在鄉間山野,真的需要很大的亮度?
我們有時候說LED的光衰,其實最要命的是“眼衰”,雜亂的、各處來襲的反射光,使我們的眼睛資訊超載、識別力下降,有時反而看不清需要識別的物件,如果這樣去解讀“五色令人目盲”,希望老子先生不要生氣。

尤其在煙塵、飛雪、橫風暴雨的時候,我個人有“眼睛資訊超載”的體會,近端(非目標)的反射回眼睛的光太多,容易疲勞。

2、使用方式所限
頭燈戴於頭上,過亮眼暈、過熱頭疼、過重不舒適,且高流明需要更大體積(重量)來散熱,相對於不那麼敏感且可以帶套保護的手部,頭部頂個鋁合金熱燙大傢伙可不那麼美妙。

不知道我的眼睛是不是“衰”了,我也想略大點亮度的頭燈,但Petzl和BD總感覺不夠理想。
上了一個斑馬H600fc還可以,矽膠墊較厚較舒適,但我現懷念Petzl Duo 14那款真正氙氣/LED混合光源的頭燈。

浩子 發表於 2019-1-1 16:09

常登山的朋友表示,
使用大約150~180流明左右,
在行走時,比較適當.....

或許也是跟人眼可乘載的習慣有關....
當你在極度光亮時,轉到黑暗地方時,眼睛會無法正常辨識前方物體.....
當你在黑暗的地方久了,物體的輪廓也大約的看得出來....
但是遇到突來的光線一閃,眼睛的適應度,又會如同瞎子一樣....

當頭燈跟手電筒,使用同一燈珠時,你會發現頭燈的最大光強只有3XXX,但是手電筒可以高達6XXX以上...
但是基礎流明有180,450,900........... 但是頭燈總會降到180.....
或許跟散熱有關吧.......

Mice 發表於 2019-1-1 16:29

其一
頭燈 因位置及光線與視角同樣的緣故
不容易即時切換亮度,但容易因擺頭時各種反光而閃到自己..

其二
爬山夜行 或 夜間林道,我個人實際使用頭燈也多使用100~200流明之間
手上在輔助一隻較為聚光遠射的手電筒

除非天氣狀況很差,不然戶外的夜晚 其實還是很明亮的
用強光照明,開高亮照明狀況下,沒照到的地方就越看不到...
如果活動時間長,電池跟電筒的發熱量都要很注意

實際到戶外使用頭燈進行數小時的活動,
應該就會體會到頭燈設計的緣故...

miko 發表於 2019-1-1 17:06

我非專業山友,頂多晚上上山走走步道,活動時間大約3∼5個小時,現在習慣頭上左右各綁一支手電筒(一遠一近),亮度足夠可以不用再另外拿其它手電筒,這樣就可以把雙手空出來做其它的事情或是拿把大支的出來玩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