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筒王論壇's Archiver

hellsing 發表於 2014-9-23 14:59

罐头与刀 - 谈生存主义者(轉貼)

[i=s] 本帖最後由 hellsing 於 2014-9-23 15:00 編輯 [/i]

這是我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我覺得很有意思就轉貼過來給大家看看.如果有人發過的話抱歉請鞭小力一點:P   原始來源[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629a340100cty2.html[/url] 時間是2009-04-07 07:58:03

据说昨天晚上发生了3.5级地震,当时我正在睡觉,没感觉到。不过昨晚上手机忘了关,一条大意是:“昨晚发生了地震,没事,不要恐慌。”的短信最终还是在凌晨4点多把我给吵醒了。
  实际上就是在此时此刻,外面的大街上就充斥着恐慌的避难者,而我正好能趁着这个机会简单粗暴的谈一下我一直都很想说的生存话题。
  网上对生存主义的概括有很多,在这里我先随便抽出两条供人了解一下:“生存主义者,是指那些积极地为自然灾害、核战争或社会崩溃等社会性危机做准备的人,他们的最高目标就是个人或集体的生存。这种生存哲学曾被认为是杞人忧天或偏执狂,可是“9·11”事件以来,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信奉并实践这种生存哲学。”“总认为世界大战将要爆发、人类将要灭亡,到时就要完全依靠自己在荒凉之地求生。他们大都愤世嫉俗、远离人群独居,以最艰苦的方式生活并锻炼自己和家人朋友,并大量储存武器弹药和生活医疗物资,挖掘掩体,以迎接世界末日的到来。”
  可以看到,生存主义者如果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概括,就是指一些随时为各种各样突发状况做好准备的人。如僵尸病毒(现实中的确有类似的狂犬病毒)、核战争、战乱、自然灾害、恐怖袭击。这些灾难现在并不仅仅会发生在科幻电影中,事实上在二战之后,核武器、生化病毒使得真正的世界末日变为可能。
  就个人而言,我的生存观还夹杂了一部分宿命:既然当时我正在睡觉根本无法察觉,那么如果发生了特大级地震我的下场就是死,逃不过。无所谓,这点必须得放的开。

  我大约是在2004年之后才确切的意识到自己的生存主义(Survivalism)倾向,当时我仅仅把这些倾向归结于自己的末世情结,至于生存主义这个名称和他所代表的群体,在那时我并不了解。这些现在看来属于生存主义的倾向最初有两个表现,第一个表现:每次去超市的时候我都要在卖罐头的地方站上半天,同时想象如果发生战争之类的灾难应该选择哪些利于保存的食品以便长时间储藏。而且有那么几次我居然就莫名其妙的买了不少罐头。第二个表现:我基本上是个凶器控,刀的爱好者(虽然买不起那些好刀最多YY一下...),房间里一定要有把刀(甚至餐刀都可以)。现在这一点已经升级到了最好是24小时身上都有刀的地步,不然就浑身不舒服。在这里顺便推荐一本书(有PDF电子版)叫做《旅人看刀》,或者其实它的名字应该叫做《野外求生刀》。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全面介绍了刀具的种类、构造、使用方法等等。
  接着,我经常会计算家里的粮食储量和医疗用品,想象如果发生突发事件,家里的食物和水可以维持多长时间;我有过买防毒面具和军用头盔等想法,并且在网上了解了相关信息;作为一个僵尸电影爱好者,在《惊变28天》、《活死人黎明》等电影的熏陶下,我甚至开始想象如果爆发了僵尸病毒我应该怎么办,并制定了非常详细和周密的计划。为了加强代入感,我每次夜里起来都会望向窗外,幻想这是个僵尸肆虐的世界,我的逃生方案和补给路线应该如何;出门坐公交车或者在某些公共场合,我会观察周围的环境,谁有可能是小偷或者恐怖份子、附近是否有可疑包裹。代入则是培养生存习性的绝好渠道。《辐射3》、《潜行者》自然成了内存中的常客。
  如果说上述杂七杂八仅仅是有生存主义的倾向而没有实际作为的话。事到如今我觉得已经到了去把他付诸实践的时候了。其实大家所关注的08年和以往并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在电视上看见地震、雪灾,就和我们看见911、俄格战争、以巴战争一样。这些灾难每天都在发生,虽然我们心里总是会想:切尔诺贝利事故、恐怖袭击、地震这些个破事怎么可能发生在我的身上呢、我怎么会被炸弹炸到呢?大概也会有很多人以此去嘲笑生存主义者,认为他们都是些杞人忧天的傻瓜。

  我想告诉这些人,在这个世界上,危机从来都是无处不在的,但是这并不是生存主义者唯一的精神动力。我们居安思危,并不是因为我们怕死,而是由于我们对人类的生命价值做出了属于自己的判断。事实上无论是昆虫还是动物,几乎所有的生命无时不刻都具有极为强烈的生存危机感,它们随时警惕着被猎食者杀死。这种危机感是一种信念,是一切生灵都无法或缺的一部分。人类也只有在危机之中才能真切的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事物的价值,这样的人生才具备最基本的意义。如果我们总是迷失在社会的安逸之中,扮演着既定的角色,便彻底丧失了生存的危机信念,丧失了人之为人的一部分。比如在描写核灾难的《辐射3》的世界里,人类会为了抢夺一瓶干净的水去发动全面战争。如果你不愁吃,不愁穿,那么你在喝一杯水的时候便根本不会心怀感激,你在进食的时候更不会细细品尝。你永远无法体会水究竟有多么珍贵、世间的万物和你的生命是如此的来之不易。我们的祖先在吃饭的时候总是心存感激,是因为在那个时候,所有的食物都是自己亲手播种或是自己狩猎的成果,每个人都经历了获取生命需求的整个过程,无论是饭前祷告还是其他的任何宗教形式,都充满对神灵的敬意和对自然的敬意。中古的魔法和信仰追求其实无关传统意义上理性对本体的执着,而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洞悉万物真名的感知方式,是融入自然的法门。但是,社会的发达和高度分工最终使人们缺失了这一切心灵上的体验,使得人类社会与地球完全脱节。那些发内内心的自然信仰也会被拜物教和迂腐的唯物主义者当成单纯的迷信而百般嘲笑。现代社会的腐朽在于一切事物的本质都被工业社会所异化,物欲的膨胀让一切事物都丧失了它应有的价值。就连信息也包含在内,在爆炸的时代变的毫无意义,刚出炉就被扔到垃圾桶里(当然他们中的大多数本来就是垃圾)。人们大概想象不到在世界毁灭之日,那些幸存者通过模糊的电台收音机窥探外界的艰辛与感激,更不会体会到当工业社会在面对灾难的时候,那种根本不值得一提的脆弱。
  如果说消费主义、物质主义的人生观是工业社会的悲剧,那么与之相对,生存主义则是对自我生命最大限度的掌控(注:艺术是对自我精神最大的掌控)。所以很多生存主义者甚至希望灾难降临到这个世界,从而让自己的生命意志得以发扬光大。对于他们来说,死不是问题,在死之前做过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就像生存狂的游戏《辐射3》所表现的一样:从101避难所走出来的那一刻,你将满怀激情的踏上自己的死路。

这种心态就如一位生存主义者所言:
我们从小心中就有一种情结,一种末日情结。
每每路过废墟时,我们的心中会感到一阵慰籍
我们知道,繁华的都市不是属于我们的舞台,那是娇嫩花朵们的暖房。
我们每天在这个浮华、虚伪、软弱的城市中等待着,
我们在旁人白痴般的嘲笑声中做着准备,
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这个城市的末日,花朵们的末日。
无论是天上降下的是炸弹还是伞兵,
无论涌来的是洪水还是坦克,
我们会倔犟的活下去。
活下去不是为了证明我们的生命,
而是为了证明我们的信念。


附资料:

  在冷战时期,处于核威胁的美国人有一种极度的不安全感。其中一些人认为世界大战将要爆发、人类将要灭亡。他们开始着手为这个事情做准备,希望到时完全依靠自己在荒凉之地求生。这群人被称为Survivalism,在国内被翻译为生存主义、生存狂或者生存偏执狂。虽然冷战已经结束,但是生存狂的却依然大有人在。现在他们不光担心核子战争,还担心恐怖主义、外星人袭击地球、陨石撞地球、甚至是僵尸病毒等等,总之他们就是一群杞人忧天的家伙!尤其是911之后,生存狂的数目开始激增。美国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存主义者社团,但是即便如此这些人在美国仍然是非主流。笔者和一些在美国的朋友聊天,他们都没有听说过这种人的存在。对于公众而言恐怕生存狂组织基本能跟邪教组织或者神经病划上等号。1987年有个名叫罗伯特.加里.塔许纳(Robert Gary Taschner)的生存狂,在艾斯康迪多市(Escondido)的寓所内搞了个防核子掩体,并且藏有大批武器和爆炸物。警察包围了其寓所,此人拒绝投降并且对警察开枪,枪战中1名警员殉职此人则被当场击毙。(这家伙可以做我的精神领袖了--不祥之子注)
  当然这只是少数生存狂的极端情况,大部分美国生存狂是无害的,他们只是杞人忧天,而且积极的为天塌下来之后的生活进行准备。一个标准的生存狂首先需要有强壮的体魄,为了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生存狂一生都会苦苦的锻炼身体。其次生存狂要终身学习知识,医疗、地理、建筑、军事都要懂点,还要会掌握缝纫、烹饪、建造房屋、野外生存、射击等基本技能。所以生存狂大多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家伙,大部分生存狂都受过良好高等教育并且出身清白的白人。作为一个生存狂,注定一生不求最好不求最贵,但求最安全。生存狂从来只穿纯棉或者斜纹布制成的衣服,因为它们防火。生存狂不喜欢去人多热闹的地方,比如演唱会、夜总会。因为人多拥挤的地方容易发生踩踏和恐怖袭击。生存狂尽量不坐飞机,因为他们感觉在空中生命不由自己控制,最重要的是坐飞机武器无法随身携带,这会让生存狂感觉很不自在。
  生存狂们有一个概念叫做EDC,这当然不是陈冠希的英文名的缩写,而是英文EVERY DAY CARRY 的缩写,就是每天必须都要带的东西。虽然每一个生存狂的EDC都会有所不同,但是有一样是必须有的---刀。他们相信即便什么都没有只要有把刀,就能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可以用刀砍柴火取暖,或者用来狩猎然后把动物切开吃掉。当然标准的生存狂随身绝不会只带一把刀的。除了刀子之外,生存狂必带的装备是取火工具,人类学会利用火之后才开始跟其他动物不同。生存狂当然深知这点,因此起码要带上一个防风打火机。对于骨灰级的生存狂而言打火机和火柴都不可信赖,他们生火工具是镁块。这是一种轻便而且可靠性极高的东西,基本就是一块镁金属加上一根引火棒,使用的时候先用刀子把从镁条上削一些镁粉下来然后摩擦引火棒就能打出火星,点燃镁粉。这种工具即便是海水泡过也可以使用,一小块就可以点火上千次,对于生存狂而言这才是最可靠的。除了这两种必备的工具之外,生存狂的背包中还有急救包、收音机、手电筒、绳索、记事本、地图、罗盘等工具。这和一般的户外探险者的装备几乎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户外运动者出去探险远足才带这些东西,生存狂却每天带着上下班、约会、接孩子。
  以上种种只是生存狂每天拿着的工具,标准的美国生存狂都有地下避难所。当然很多美国人的家里都会有地窖,因为美国每年都要按购置住宅使用面积征收房地产税,可是地窖、壁炉、阁楼、烟囱不算使用面积不用征税。所以美国人都爱挖地窖储藏点东西或者干脆住在里边。生存狂的地窖自然与众不同,他们往往会用钢板加固地窖,甚至干脆把一个装甲箱子埋在地底下当避难所。装甲地窖内设有空气循环系统和自主发电设备,并且在里边储藏了足够几年用的食物和水,保证即便在核污染环境下还能活几年。事实上这是个非常麻烦的事情,因为食物和水都会过期,所以要定期更新这些东西,搞不好一年还有哪么几个月要吃罐头过活免得浪费。为了避免几年都吃罐头,很多生存狂还有溶液没培养装置,用来生产蔬菜补充维生素。生存狂的地窖除了结实以外,还要尽量隐蔽,所有通风口和出口都要精心伪装好,免得被敌军、恐怖分子、外星人或者僵尸恐龙什么的把老窝端了。除了藏好之外,生存狂也有斗争的准备,他们会在地窖里边藏了不少武器,被击毙的那位老兄不就是这样吗?什么刀子?那是切割工具,根本不算武器。生存狂要求的武器必须是大威力的,因为敌人不一定是人类也许是僵尸。所以美军现役的小口径步枪不是生存狂的首选,生存狂普遍喜欢用苏联的AK47系列或者美军装备的M-14中口径步枪。中口径步枪的好处是除了用来防身之外,等外面相对安全的时候还能用来打猎改善伙食。除了步枪之外,生存狂一般都会有霰弹枪用来近距离防身,在电影中这是打僵尸的利器,近距离一枪消灭一只僵尸。手枪当然也是必不可少,不过根据生存狂偏爱大口径的习惯,一般要点四五口径手枪才够派头。至于机枪或者狙击步枪,只要条件许可,当然是多多益善。除了枪之外,爆炸物也是必不可少的东西,雷管、TNT、导火索在骨灰级的生存狂地窖里边少不了。以前美国警察搜查某生存狂住所的时候还抄出了迫击炮、榴弹炮一类的大杀器,当然这种东西在生存狂中也是非主流的。生存狂一般都有强大的无线电电台,主要作用并不是为了通讯而是为了在地底下避难的时候了解外面的情况,因为到了那个时候手机、电话、互联网什么的肯定都没了,唯一还存在的就是短波通信。只要打开电台就能知道外面的情况到底如何,如果说什么信号都没有,那说明地球上人类大部分都完蛋了,这不正是生存狂们日夜为之准备的状态吗?要准备这些成本是在所难免的,有人曾经算过一笔账,如果要购置齐全生存狂的装甲地窖中所有装备和物资,最少要20万美元。穷光蛋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生存狂的。
  生存狂在美国虽然是非主流人群,美国电影却似乎特别青睐生存狂的主题,几乎每年都能看到一两部。比如去年上映的《我是传奇》就是个典型的生存狂电影,威尔.史密斯饰演的主角是纽约最后一个人类,其他的市民都变成僵尸了。他天天就住在装甲保护的寓所内,跟一只狗相依为命。这是典型的生存狂状态。
  除了这个之外,生化危机等僵尸肆虐地球的片子也是标准的生存狂电影。还有一部当今大红大紫的马特达蒙早期主演的生存狂喜剧电影,内地流传不光,港台翻译为《男人三十憨居居》,片中讲述主角的父母为美国国防部专家,冷战期间自己家地下有个核避难所,一次空难主角父母误以为核战爆发,躲入避难所。30年后主角已经30岁,被派到地面去探查核污染情况,搞出很多笑料。片中对于核避难所的描述深得生存狂的精髓。
  现在美国热播的电视剧《迷失》,其中一个主角(当然是指John Locke--不祥之子注)也是典型的生存狂。此人遭遇一次意外后下肢瘫痪,终日坐在轮椅上。但是身残志不改,仍然坚持生存狂的理念要去澳洲打猎锻炼自己。飞机坠机在荒岛后,主角居然恢复正常。从行李里边拿出装备帮助难友在荒岛生存,也算修得正果。
  美国生存狂文化受基督教影响甚大。基督教义中的末世情节是生存狂的精神来源,从生存狂的成分而言也多是美国传统白人家庭,有色人种少数族裔少见。由于美国社会高度发达,即便普通市民的生存意识也远远高于我国,青少年从小能接触野外生存探险的培训还有诸多童子军一类的生存训练组织存在。自然对于生存问题格外重视,笔者认识一位美国华裔警察,刚到美国的时候感觉美国很乱,每天晚上都有警笛声嘶鸣。但是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却了解婴儿窒息和老人忽然昏厥是自然想象无法避免,没有警笛嘶鸣反而不正常。其后更投身警界工作,即便是下班的时候身上也要跟生存狂一样带上一把折刀以备突发事件。
  生存狂之所以在美国诞生是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并且是其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产物。随着国内近年来经济上升,自然灾害频发。国人也对生存非常重视,各种户外运动装备和产品热销,有些人更效法美国生存狂在家中囤积物资,备战备荒。在网络上也有专门的生存狂讨论区,大家互相交流经验。当然由于国内高度密集的城市人口,大部份人要想如美国生存狂一样深挖洞广积粮是不可能的。拥有可以杀死僵尸的大杀器更加是违法犯罪自讨苦吃。但是从积极的意义而言,生存狂文化可以让更多的人掌握生存技能和知识,面对如这次地震这类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时,可以在政府的救援队赶到之前就实施自救,囤积的食物和水也能马上拿出来使用。如果还备有药物和急救装备更加是雪中送炭。相信随着国人的整体生活水平与素质渐渐提高,人们对防范自然灾害认识的提高,国产生存狂的数目也会与日俱增的。



    生存主义者,是指那些积极地为自然灾害、核战争或社会崩溃等社会性危机做准备的人,他们的最高目标就是个人或集体的生存。这种生存哲学曾被认为是杞人忧天或偏执狂,可是“9·11”事件以来,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信奉并实践这种生存哲学。最近,《纽约时报》记者罗伯特·科尔勒走访了两位城市生存主义者,揭开了他们的神秘面纱。

    “大隐隐于市”
    如果不是已经与杰克约好的话,科尔勒是绝对不会注意到他的。杰克中等身材,极瘦,穿一件普通的黑色T恤和咔叽布裤子,上面看不出任何品牌。“永远不要吸引别人的注意”,这是杰克对科尔勒说的第一句话。与记者想象的不同,杰克不是什么愤世嫉俗的越战老兵,而是一位27岁的自由艺术家,专门从事图形和唱片封面设计。科尔勒给他打了十几次电话并且经历了一次爽约后才最终约到他。让科尔勒不解的是,杰克居然生活在纽约,这本应是生存主义者唯恐避之不及的地方。
    “8 年来我没有在餐厅吃过一顿饭,很少去公共场所。我从不看电视,它只会误导大家。灾难发生时电力公司、电话公司都指望不上,因此我自己准备了发电设备和通信器材。你也不应该过分依赖超市,所以我储备了大量冷冻食品”。杰克随身带着一个白色的塑料购物袋,里面装着他的应急物品,包括多用工具盒、抗生素、绷带和一把长刀。他的家在市郊一处偏僻的地方,房子本身就是一个城市伪装的杰作。“从外面看去它好像没人住一样,你经过它时绝对不会看第二眼,就像我一样。”杰克还在全市找好了几个藏身之地,如果再次发生类似于“9·11”的事件,他可以就近躲到其中一处。
    “ 许多人认为生存主义就是整天拿着把枪趴在屋顶上,忧心忡忡,怀疑一切,事实并非如此,但如果真的到了那步田地,我也会那么做的。”杰克说这座城市里至少还有60个象他这样的生存主义者,他们的队伍还在不断壮大。“下次见面时我们就不认识对方了,不要给我打电话,”临走时他对记者说。

    从“卡桑德拉”到“生存主义者导师”
    过去6年间,阿托恩·爱德华兹一直把纽约世贸中心称为“核弹的最佳弹着点”。此外他还发表过其它耸人听闻的言论,例如早在1999年他就说过有人在阿富汗某地建起了一个生化武器工厂,向美国发动袭击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当时人们都把他称为“卡桑德拉”(希腊神话中特洛伊国王的女儿,具有预知未来的禀赋,但命中注定不为人所相信),没想到“9·11”验证了他的预言,他也一下子成了明星,9月11日当天被四次请进电台直播间。
    阿托恩只穿粗斜纹棉布和高织棉衣服,因为它们能最大限度地防火。他的手上一年四季拿着一件夹克,以便在遭遇生化武器或“脏弹”袭击时能够减少皮肤与空气的接触。他的左腕上还戴着一个自制的6英寸宽的皮质“护腕”,里面的夹层里装着一个小记事本、一支钢笔和一块潜水表。此外他还背着一个12磅重的应急包,里面有18种不同的工具,“它们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救你的命,例如钳子可以关掉煤气阀”。
    阿托恩在纽约当地的生存主义者中是个很有号召力的人物。1989年,他成立了一个名叫“准备网络”的非营利性组织,不仅呼吁人们要有危机防范意识,而且传授应付突发情况的“即兴自救方法”。他还招募了16名导师,和他一起倡导城市生存主义。阿托恩的计划是把“准备网络”建成“联邦紧急事件管理局”的民间附属机构,在灾难发生时减轻民众的恐慌和损失。他经常说:“每次离开家门时都得做好不再回来的准备。”

    信徒越来越多
    如今,许多美国人已经不再认为生存主义是一种边缘的生活哲学,而是把它作为恐怖主义时代的处世态度。前来听阿托恩讲座的观众越来越多,目前已经超过了 2000人。他自己设计的一种防烟头罩也卖出了400多个,“如果世贸中心的人有了它,许多人就能幸免于难”。不少听众向他请教“如何活得更安全”。例如一位富婆表示“不管你推荐什么我都会去买”,他告诉她去买一把“泰瑟枪”(可以发射一束带电镖,使人暂时不能动弹的武器),一套太阳能应急照明设备,一台带信号放大器的20波段无线电扫描仪,一套溶液培养设备(用来自己种植蔬菜)以及一台磨(自己磨面)。结果她全部照办,现在“感觉踏实多了”。与她相比,宾夕法尼亚州一位名叫克雷顿的男子则显得更有创意。他在地下建了一个二层阁楼,里面储存了够烧5年的木材,而且它的烟囱和通风孔也设计得十分隐蔽。“如果社会垮了,没有人会发现它的”。
    目前,阿托恩正在写一本书,来介绍新生存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简单点儿说,生存主义的实质就是每次当你离开家门时,都要为不再回来做准备。”书中介绍了许多关于如何应付火灾、洪水、核爆炸等灾难的技巧。与联邦紧急事件管理局印制的《自救手册》不同,阿托恩的书更强调人在求生时应该充分发挥智慧,“现代人对于技术过分依赖,如果他们拥有穴居人的生存技能,就可以从容面对任何灾难了。”(摘自美国《纽约时报》)

tw_lolo 發表於 2014-9-23 16:28

呼,好長,我竟然看完了,

sehochen 發表於 2014-9-23 16:52

我不是很喜歡吃罐頭,,,還是ㄧ句話,有錢才可以買很多生存用品,沒錢,,就買ㄧ把刀吧

7352 發表於 2014-9-23 20:48

好長+1

小弟竟然也看完了,;P

感謝分享~

GreenRock 發表於 2014-9-23 21:17

  其實,裝備是求生的最後一項,在那之前更重要的是:求生的意志,正確的知識,技術及訓練,最後才是裝備以及:好運。但人們往往只相信裝備,購買了裝備就以為像買了保險,根本本末倒置。(就好像以為買了好筆就會寫出好字一樣的無知)
  裝備當然有分好壞,但在這之前還有適不適用的問題。貴的不一定是好貨,也不一定適合你。
  我的裝備Motto一向是:
最好的裝備是在你需要時在身邊的裝備!
最美的裝備是與你共創回憶的裝備!
最貴的裝備是買來不用的裝備!
  看你面對的情境,選擇適當的裝備!

LaurentBlake 發表於 2014-9-24 05:49

我來幫忙轉成繁體
不錯的探討內容
--------------------------------------------------------------------------------------------------------------------------
據說昨天晚上發生了3.5級地震,當時我正在睡覺,沒感覺到。不過昨晚上手機忘了關,一條大意是:“昨晚發生了地震,沒事,不要恐慌。”的短信最終還是在凌晨4點多把我給吵醒了。
  實際上就是在此時此刻,外面的大街上就充斥著恐慌的避難者,而我正好能趁著這個機會簡單粗暴的談一下我一直都很想說的生存話題。
  網上對生存主義的概括有很多,在這裡我先隨便抽出兩條供人了解一下:“生存主義者,是指那些積極地為自然災害、核戰爭或社會崩潰等社會性危機做准備的人,他們的最高目標就是個人或集體的生存。這種生存哲學曾被認為是杞人憂天或偏執狂,可是“9·11”事件以來,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信奉並實踐這種生存哲學。”“總認為世界大戰將要爆發、人類將要滅亡,到時就要完全依靠自己在荒涼之地求生。他們大都憤世嫉俗、遠離人群獨居,以最艱苦的方式生活並鍛煉自己和家人朋友,並大量儲存武器彈藥和生活醫療物資,挖掘掩體,以迎接世界末日的到來。”
  可以看到,生存主義者如果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概括,就是指一些隨時為各種各樣突發狀況做好准備的人。如僵屍病毒(現實中的確有類似的狂犬病毒)、核戰爭、戰亂、自然災害、恐怖襲擊。這些災難現在並不僅僅會發生在科幻電影中,事實上在二戰之後,核武器、生化病毒使得真正的世界末日變為可能。
  就個人而言,我的生存觀還夾雜了一部分宿命:既然當時我正在睡覺根本無法察覺,那麼如果發生了特大級地震我的下場就是死,逃不過。無所謂,這點必須得放的開。

  我大約是在2004年之後才確切的意識到自己的生存主義(Survivalism)傾向,當時我僅僅把這些傾向歸結於自己的末世情結,至於生存主義這個名稱和他所代表的群體,在那時我並不了解。這些現在看來屬於生存主義的傾向最初有兩個表現,第一個表現:每次去超市的時候我都要在賣罐頭的地方站上半天,同時想像如果發生戰爭之類的災難應該選擇哪些利於保存的食品以便長時間儲藏。而且有那麼幾次我居然就莫名其妙的買了不少罐頭。第二個表現:我基本上是個凶器控,刀的愛好者(雖然買不起那些好刀最多YY一下...),房間裡一定要有把刀(甚至餐刀都可以)。現在這一點已經升級到了最好是24小時身上都有刀的地步,不然就渾身不舒服。在這裡順便推薦一本書(有PDF電子版)叫做《旅人看刀》,或者其實它的名字應該叫做《野外求生刀》。這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書,全面介紹了刀具的種類、構造、使用方法等等。
  接著,我經常會計算家裡的糧食儲量和醫療用品,想像如果發生突發事件,家裡的食物和水可以維持多長時間;我有過買防毒面具和軍用頭盔等想法,並且在網上了解了相關信息;作為一個僵屍電影愛好者,在《驚變28天》、《活死人黎明》等電影的熏陶下,我甚至開始想像如果爆發了僵屍病毒我應該怎麼辦,並制定了非常詳細和周密的計劃。為了加強代入感,我每次夜裡起來都會望向窗外,幻想這是個僵屍肆虐的世界,我的逃生方案和補給路線應該如何;出門坐公交車或者在某些公共場合,我會觀察周圍的環境,誰有可能是小偷或者恐怖份子、附近是否有可疑包裹。代入則是培養生存習性的絕好渠道。《輻射3》、《潛行者》自然成了內存中的常客。
  如果說上述雜七雜八僅僅是有生存主義的傾向而沒有實際作為的話。事到如今我覺得已經到了去把他付諸實踐的時候了。其實大家所關注的08年和以往並沒有什麼區別。我們在電視上看見地震、雪災,就和我們看見911、俄格戰爭、以巴戰爭一樣。這些災難每天都在發生,雖然我們心裡總是會想:切爾諾貝利事故、恐怖襲擊、地震這些個破事怎麼可能發生在我的身上呢、我怎麼會被炸彈炸到呢?大概也會有很多人以此去嘲笑生存主義者,認為他們都是些杞人憂天的傻瓜。

  我想告訴這些人,在這個世界上,危機從來都是無處不在的,但是這並不是生存主義者唯一的精神動力。我們居安思危,並不是因為我們怕死,而是由於我們對人類的生命價值做出了屬於自己的判斷。事實上無論是昆蟲還是動物,幾乎所有的生命無時不刻都具有極為強烈的生存危機感,它們隨時警惕著被獵食者殺死。這種危機感是一種信念,是一切生靈都無法或缺的一部分。人類也只有在危機之中才能真切的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和事物的價值,這樣的人生才具備最基本的意義。如果我們總是迷失在社會的安逸之中,扮演著既定的角色,便徹底喪失了生存的危機信念,喪失了人之為人的一部分。比如在描寫核災難的《輻射3》的世界裡,人類會為了搶奪一瓶干淨的水去發動全面戰爭。如果你不愁吃,不愁穿,那麼你在喝一杯水的時候便根本不會心懷感激,你在進食的時候更不會細細品嘗。你永遠無法體會水究竟有多麼珍貴、世間的萬物和你的生命是如此的來之不易。我們的祖先在吃飯的時候總是心存感激,是因為在那個時候,所有的食物都是自己親手播種或是自己狩獵的成果,每個人都經歷了獲取生命需求的整個過程,無論是飯前禱告還是其他的任何宗教形式,都充滿對神靈的敬意和對自然的敬意。中古的魔法和信仰追求其實無關傳統意義上理性對本體的執著,而可以被看成是一種洞悉萬物真名的感知方式,是融入自然的法門。但是,社會的發達和高度分工最終使人們缺失了這一切心靈上的體驗,使得人類社會與地球完全脫節。那些發內內心的自然信仰也會被拜物教和迂腐的唯物主義者當成單純的迷信而百般嘲笑。現代社會的腐朽在於一切事物的本質都被工業社會所異化,物欲的膨脹讓一切事物都喪失了它應有的價值。就連信息也包含在內,在爆炸的時代變的毫無意義,剛出爐就被扔到垃圾桶裡(當然他們中的大多數本來就是垃圾)。人們大概想像不到在世界毀滅之日,那些幸存者通過模糊的電台收音機窺探外界的艱辛與感激,更不會體會到當工業社會在面對災難的時候,那種根本不值得一提的脆弱。
  如果說消費主義、物質主義的人生觀是工業社會的悲劇,那麼與之相對,生存主義則是對自我生命最大限度的掌控(注:藝術是對自我精神最大的掌控)。所以很多生存主義者甚至希望災難降臨到這個世界,從而讓自己的生命意志得以發揚光大。對於他們來說,死不是問題,在死之前做過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就像生存狂的游戲《輻射3》所表現的一樣:從101避難所走出來的那一刻,你將滿懷激情的踏上自己的死路。

這種心態就如一位生存主義者所言:
我們從小心中就有一種情結,一種末日情結。
每每路過廢墟時,我們的心中會感到一陣慰籍
我們知道,繁華的都市不是屬於我們的舞台,那是嬌嫩花朵們的暖房。
我們每天在這個浮華、虛偽、軟弱的城市中等待著,
我們在旁人白痴般的嘲笑聲中做著准備,
等待著那一天的到來。
這個城市的末日,花朵們的末日。
無論是天上降下的是炸彈還是傘兵,
無論湧來的是洪水還是坦克,
我們會倔強的活下去。
活下去不是為了證明我們的生命,
而是為了證明我們的信念。


附資料:

  在冷戰時期,處於核威脅的美國人有一種極度的不安全感。其中一些人認為世界大戰將要爆發、人類將要滅亡。他們開始著手為這個事情做准備,希望到時完全依靠自己在荒涼之地求生。這群人被稱為Survivalism,在國內被翻譯為生存主義、生存狂或者生存偏執狂。雖然冷戰已經結束,但是生存狂的卻依然大有人在。現在他們不光擔心核子戰爭,還擔心恐怖主義、外星人襲擊地球、隕石撞地球、甚至是僵屍病毒等等,總之他們就是一群杞人憂天的家伙!尤其是911之後,生存狂的數目開始激增。美國幾乎每個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存主義者社團,但是即便如此這些人在美國仍然是非主流。筆者和一些在美國的朋友聊天,他們都沒有聽說過這種人的存在。對於公眾而言恐怕生存狂組織基本能跟邪教組織或者神經病劃上等號。1987年有個名叫羅伯特.加裡.塔許納(Robert Gary Taschner)的生存狂,在艾斯康迪多市(Escondido)的寓所內搞了個防核子掩體,並且藏有大批武器和爆炸物。警察包圍了其寓所,此人拒絕投降並且對警察開槍,槍戰中1名警員殉職此人則被當場擊斃。(這家伙可以做我的精神領袖了--不祥之子注)
  當然這只是少數生存狂的極端情況,大部分美國生存狂是無害的,他們只是杞人憂天,而且積極的為天塌下來之後的生活進行准備。一個標准的生存狂首先需要有強壯的體魄,為了在惡劣環境下生存,生存狂一生都會苦苦的鍛煉身體。其次生存狂要終身學習知識,醫療、地理、建築、軍事都要懂點,還要會掌握縫紉、烹飪、建造房屋、野外生存、射擊等基本技能。所以生存狂大多不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家伙,大部分生存狂都受過良好高等教育並且出身清白的白人。作為一個生存狂,注定一生不求最好不求最貴,但求最安全。生存狂從來只穿純棉或者斜紋布制成的衣服,因為它們防火。生存狂不喜歡去人多熱鬧的地方,比如演唱會、夜總會。因為人多擁擠的地方容易發生踩踏和恐怖襲擊。生存狂盡量不坐飛機,因為他們感覺在空中生命不由自己控制,最重要的是坐飛機武器無法隨身攜帶,這會讓生存狂感覺很不自在。
  生存狂們有一個概念叫做EDC,這當然不是陳冠希的英文名的縮寫,而是英文EVERY DAY CARRY 的縮寫,就是每天必須都要帶的東西。雖然每一個生存狂的EDC都會有所不同,但是有一樣是必須有的---刀。他們相信即便什麼都沒有只要有把刀,就能解決很多問題。比如可以用刀砍柴火取暖,或者用來狩獵然後把動物切開吃掉。當然標准的生存狂隨身絕不會只帶一把刀的。除了刀子之外,生存狂必帶的裝備是取火工具,人類學會利用火之後才開始跟其他動物不同。生存狂當然深知這點,因此起碼要帶上一個防風打火機。對於骨灰級的生存狂而言打火機和火柴都不可信賴,他們生火工具是鎂塊。這是一種輕便而且可靠性極高的東西,基本就是一塊鎂金屬加上一根引火棒,使用的時候先用刀子把從鎂條上削一些鎂粉下來然後摩擦引火棒就能打出火星,點燃鎂粉。這種工具即便是海水泡過也可以使用,一小塊就可以點火上千次,對於生存狂而言這才是最可靠的。除了這兩種必備的工具之外,生存狂的背包中還有急救包、收音機、手電筒、繩索、記事本、地圖、羅盤等工具。這和一般的戶外探險者的裝備幾乎是一樣的,不同的是戶外運動者出去探險遠足才帶這些東西,生存狂卻每天帶著上下班、約會、接孩子。
  以上種種只是生存狂每天拿著的工具,標准的美國生存狂都有地下避難所。當然很多美國人的家裡都會有地窖,因為美國每年都要按購置住宅使用面積征收房地產稅,可是地窖、壁爐、閣樓、煙囪不算使用面積不用征稅。所以美國人都愛挖地窖儲藏點東西或者干脆住在裡邊。生存狂的地窖自然與眾不同,他們往往會用鋼板加固地窖,甚至干脆把一個裝甲箱子埋在地底下當避難所。裝甲地窖內設有空氣循環系統和自主發電設備,並且在裡邊儲藏了足夠幾年用的食物和水,保證即便在核污染環境下還能活幾年。事實上這是個非常麻煩的事情,因為食物和水都會過期,所以要定期更新這些東西,搞不好一年還有哪麼幾個月要吃罐頭過活免得浪費。為了避免幾年都吃罐頭,很多生存狂還有溶液沒培養裝置,用來生產蔬菜補充維生素。生存狂的地窖除了結實以外,還要盡量隱蔽,所有通風口和出口都要精心偽裝好,免得被敵軍、恐怖分子、外星人或者僵屍恐龍什麼的把老窩端了。除了藏好之外,生存狂也有鬥爭的准備,他們會在地窖裡邊藏了不少武器,被擊斃的那位老兄不就是這樣嗎?什麼刀子?那是切割工具,根本不算武器。生存狂要求的武器必須是大威力的,因為敵人不一定是人類也許是僵屍。所以美軍現役的小口徑步槍不是生存狂的首選,生存狂普遍喜歡用蘇聯的AK47系列或者美軍裝備的M-14中口徑步槍。中口徑步槍的好處是除了用來防身之外,等外面相對安全的時候還能用來打獵改善伙食。除了步槍之外,生存狂一般都會有霰彈槍用來近距離防身,在電影中這是打僵屍的利器,近距離一槍消滅一只僵屍。手槍當然也是必不可少,不過根據生存狂偏愛大口徑的習慣,一般要點四五口徑手槍才夠派頭。至於機槍或者狙擊步槍,只要條件許可,當然是多多益善。除了槍之外,爆炸物也是必不可少的東西,雷管、TNT、導火索在骨灰級的生存狂地窖裡邊少不了。以前美國警察搜查某生存狂住所的時候還抄出了迫擊炮、榴彈炮一類的大殺器,當然這種東西在生存狂中也是非主流的。生存狂一般都有強大的無線電電台,主要作用並不是為了通訊而是為了在地底下避難的時候了解外面的情況,因為到了那個時候手機、電話、互聯網什麼的肯定都沒了,唯一還存在的就是短波通信。只要打開電台就能知道外面的情況到底如何,如果說什麼信號都沒有,那說明地球上人類大部分都完蛋了,這不正是生存狂們日夜為之准備的狀態嗎?要准備這些成本是在所難免的,有人曾經算過一筆賬,如果要購置齊全生存狂的裝甲地窖中所有裝備和物資,最少要20萬美元。窮光蛋是不可能成為真正的生存狂的。
  生存狂在美國雖然是非主流人群,美國電影卻似乎特別青睞生存狂的主題,幾乎每年都能看到一兩部。比如去年上映的《我是傳奇》就是個典型的生存狂電影,威爾.史密斯飾演的主角是紐約最後一個人類,其他的市民都變成僵屍了。他天天就住在裝甲保護的寓所內,跟一只狗相依為命。這是典型的生存狂狀態。
  除了這個之外,生化危機等僵屍肆虐地球的片子也是標准的生存狂電影。還有一部當今大紅大紫的馬特達蒙早期主演的生存狂喜劇電影,內地流傳不光,港台翻譯為《男人三十憨居居》,片中講述主角的父母為美國國防部專家,冷戰期間自己家地下有個核避難所,一次空難主角父母誤以為核戰爆發,躲入避難所。30年後主角已經30歲,被派到地面去探查核污染情況,搞出很多笑料。片中對於核避難所的描述深得生存狂的精髓。
  現在美國熱播的電視劇《迷失》,其中一個主角(當然是指John Locke--不祥之子注)也是典型的生存狂。此人遭遇一次意外後下肢癱瘓,終日坐在輪椅上。但是身殘志不改,仍然堅持生存狂的理念要去澳洲打獵鍛煉自己。飛機墜機在荒島後,主角居然恢復正常。從行李裡邊拿出裝備幫助難友在荒島生存,也算修得正果。
  美國生存狂文化受基督教影響甚大。基督教義中的末世情節是生存狂的精神來源,從生存狂的成分而言也多是美國傳統白人家庭,有色人種少數族裔少見。由於美國社會高度發達,即便普通市民的生存意識也遠遠高於我國,青少年從小能接觸野外生存探險的培訓還有諸多童子軍一類的生存訓練組織存在。自然對於生存問題格外重視,筆者認識一位美國華裔警察,剛到美國的時候感覺美國很亂,每天晚上都有警笛聲嘶鳴。但是生活一段時間之後,卻了解嬰兒窒息和老人忽然昏厥是自然想像無法避免,沒有警笛嘶鳴反而不正常。其後更投身警界工作,即便是下班的時候身上也要跟生存狂一樣帶上一把折刀以備突發事件。
  生存狂之所以在美國誕生是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並且是其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產物。隨著國內近年來經濟上升,自然災害頻發。國人也對生存非常重視,各種戶外運動裝備和產品熱銷,有些人更效法美國生存狂在家中囤積物資,備戰備荒。在網絡上也有專門的生存狂討論區,大家互相交流經驗。當然由於國內高度密集的城市人口,大部份人要想如美國生存狂一樣深挖洞廣積糧是不可能的。擁有可以殺死僵屍的大殺器更加是違法犯罪自討苦吃。但是從積極的意義而言,生存狂文化可以讓更多的人掌握生存技能和知識,面對如這次地震這類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時,可以在政府的救援隊趕到之前就實施自救,囤積的食物和水也能馬上拿出來使用。如果還備有藥物和急救裝備更加是雪中送炭。相信隨著國人的整體生活水平與素質漸漸提高,人們對防範自然災害認識的提高,國產生存狂的數目也會與日俱增的。



    生存主義者,是指那些積極地為自然災害、核戰爭或社會崩潰等社會性危機做准備的人,他們的最高目標就是個人或集體的生存。這種生存哲學曾被認為是杞人憂天或偏執狂,可是“9·11”事件以來,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信奉並實踐這種生存哲學。最近,《紐約時報》記者羅伯特·科爾勒走訪了兩位城市生存主義者,揭開了他們的神秘面紗。

    “大隱隱於市”
    如果不是已經與傑克約好的話,科爾勒是絕對不會注意到他的。傑克中等身材,極瘦,穿一件普通的黑色T恤和哢嘰布褲子,上面看不出任何品牌。“永遠不要吸引別人的注意”,這是傑克對科爾勒說的第一句話。與記者想像的不同,傑克不是什麼憤世嫉俗的越戰老兵,而是一位27歲的自由藝術家,專門從事圖形和唱片封面設計。科爾勒給他打了十幾次電話並且經歷了一次爽約後才最終約到他。讓科爾勒不解的是,傑克居然生活在紐約,這本應是生存主義者唯恐避之不及的地方。
    “8 年來我沒有在餐廳吃過一頓飯,很少去公共場所。我從不看電視,它只會誤導大家。災難發生時電力公司、電話公司都指望不上,因此我自己准備了發電設備和通信器材。你也不應該過分依賴超市,所以我儲備了大量冷凍食品”。傑克隨身帶著一個白色的塑料購物袋,裡面裝著他的應急物品,包括多用工具盒、抗生素、繃帶和一把長刀。他的家在市郊一處偏僻的地方,房子本身就是一個城市偽裝的傑作。“從外面看去它好像沒人住一樣,你經過它時絕對不會看第二眼,就像我一樣。”傑克還在全市找好了幾個藏身之地,如果再次發生類似於“9·11”的事件,他可以就近躲到其中一處。
    “ 許多人認為生存主義就是整天拿著把槍趴在屋頂上,憂心忡忡,懷疑一切,事實並非如此,但如果真的到了那步田地,我也會那麼做的。”傑克說這座城市裡至少還有60個像他這樣的生存主義者,他們的隊伍還在不斷壯大。“下次見面時我們就不認識對方了,不要給我打電話,”臨走時他對記者說。

    從“卡桑德拉”到“生存主義者導師”
    過去6年間,阿托恩·愛德華茲一直把紐約世貿中心稱為“核彈的最佳彈著點”。此外他還發表過其它聳人聽聞的言論,例如早在1999年他就說過有人在阿富汗某地建起了一個生化武器工廠,向美國發動襲擊只不過是個時間問題。當時人們都把他稱為“卡桑德拉”(希腊神話中特洛伊國王的女兒,具有預知未來的稟賦,但命中注定不為人所相信),沒想到“9·11”驗證了他的預言,他也一下子成了明星,9月11日當天被四次請進電台直播間。
    阿托恩只穿粗斜紋棉布和高織棉衣服,因為它們能最大限度地防火。他的手上一年四季拿著一件夾克,以便在遭遇生化武器或“髒彈”襲擊時能夠減少皮膚與空氣的接觸。他的左腕上還戴著一個自制的6英寸寬的皮質“護腕”,裡面的夾層裡裝著一個小記事本、一支鋼筆和一塊潛水表。此外他還背著一個12磅重的應急包,裡面有18種不同的工具,“它們在發生緊急情況時可以救你的命,例如鉗子可以關掉煤氣閥”。
    阿托恩在紐約當地的生存主義者中是個很有號召力的人物。1989年,他成立了一個名叫“准備網絡”的非營利性組織,不僅呼吁人們要有危機防範意識,而且傳授應付突發情況的“即興自救方法”。他還招募了16名導師,和他一起倡導城市生存主義。阿托恩的計劃是把“准備網絡”建成“聯邦緊急事件管理局”的民間附屬機構,在災難發生時減輕民眾的恐慌和損失。他經常說:“每次離開家門時都得做好不再回來的准備。”

    信徒越來越多
    如今,許多美國人已經不再認為生存主義是一種邊緣的生活哲學,而是把它作為恐怖主義時代的處世態度。前來聽阿托恩講座的觀眾越來越多,目前已經超過了 2000人。他自己設計的一種防煙頭罩也賣出了400多個,“如果世貿中心的人有了它,許多人就能幸免於難”。不少聽眾向他請教“如何活得更安全”。例如一位富婆表示“不管你推薦什麼我都會去買”,他告訴她去買一把“泰瑟槍”(可以發射一束帶電鏢,使人暫時不能動彈的武器),一套太陽能應急照明設備,一台帶信號放大器的20波段無線電掃描儀,一套溶液培養設備(用來自己種植蔬菜)以及一台磨(自己磨面)。結果她全部照辦,現在“感覺踏實多了”。與她相比,賓夕法尼亞州一位名叫克雷頓的男子則顯得更有創意。他在地下建了一個二層閣樓,裡面儲存了夠燒5年的木材,而且它的煙囪和通風孔也設計得十分隱蔽。“如果社會垮了,沒有人會發現它的”。
    目前,阿托恩正在寫一本書,來介紹新生存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簡單點兒說,生存主義的實質就是每次當你離開家門時,都要為不再回來做准備。”書中介紹了許多關於如何應付火災、洪水、核爆炸等災難的技巧。與聯邦緊急事件管理局印制的《自救手冊》不同,阿托恩的書更強調人在求生時應該充分發揮智慧,“現代人對於技術過分依賴,如果他們擁有穴居人的生存技能,就可以從容面對任何災難了。”(摘自美國《紐約時報》)

hellsing 發表於 2014-9-24 08:15

多謝前輩幫忙轉繁中~{:4_95:}

ALEXW 發表於 2014-9-24 09:38

長見識了,多謝樓主分享

LaurentBlake 發表於 2014-9-26 12:18

男人三十憨居居(又譯: 超時空寵愛)
這部可以在[url]http://www.acfun.tv/[/url]搜到

主演並不是麥特戴蒙
應該是作者搞錯了

hellsing 發表於 2014-9-27 08:44

[i=s] 本帖最後由 hellsing 於 2014-9-27 08:47 編輯 [/i]

應該是搞錯的~~:lol

寧靜海 發表於 2014-9-28 15:47

不錯的觀念,雖然不知道未來會有何種的災難,可是有準備相信生存機率一定會高於平常人,或許有人會認為這些言論危言聳聽,但我還是相信防患未然是個好觀念  感謝分享

LaurentBlake 發表於 2014-9-29 00:25

其實是不必做到很誇張的地步
但是要有一定的意識, 尤其台灣並不是安全的地帶
至少要有颱風跟地震的應對準備心態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